早春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早春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田庆武 76 阅读 2025-08-21 发布时间

    一、病症

    晚疫病在马铃薯的叶片、茎部和块茎均会显现症状。叶片发病时,初期多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好似被开水烫过。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迅速扩大,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病斑边缘会产生一圈白色稀疏霉层,这是晚疫病的典型特征。茎部染病,病斑呈褐色条斑状,严重时茎秆软化、倒伏。块茎发病,表面会出现褐色、不规则的病斑,薯肉变为浅褐色,且病变部位与健康组织界限不清晰。

    二、发病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为致病疫霉,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早春播种带菌薯块后,病菌会侵染幼苗,借助气流、雨水进行传播。在相对湿度达95%以上,温度处于18 - 22℃的冷凉、高湿环境中,晚疫病极易爆发蔓延,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发病更为迅猛。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如抗疫白、中薯5号等,从源头降低发病风险;对种薯进行严格挑选,剔除病薯,可用0.3%的春雷霉素溶液浸种15 - 20分钟,晾干后播种;合理密植,一般行距保持在60 - 70厘米,株距25 - 30厘米,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减少病原菌扩散。

      2、化学防治:在晚疫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保护性杀菌剂,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 600倍液,每隔7 - 10天喷雾一次,进行预防保护。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立即选用治疗性杀菌剂,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800 - 1000倍液,或52.5%恶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000 - 1500倍液,每隔5 - 7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2 - 3次。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要交替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