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嫁接
梨树最好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用“T”字形芽接。嫁接后10~15 d检查成活情况,已经成活,可除掉绑缚物,未活的应及时补接。此时如树不离皮可改为带木质芽接。翌年发芽前,在接芽上方1cm处将砧木剪掉,其剪口呈马蹄形,其芽接方高,对面低。随时除掉砧木的萌蘖枝。春天剪砧后应及时追肥、浇水,苗高30 cm左右时,再一次追肥和浇水,每次施尿素5 kg,到9月要控制水肥,以便促进嫁接苗木质化。
二、建园及幼树管理
1.梨园的选择 沙地、山地、丘陵和轻盐碱地均可栽植。
2.整地 常规法整地,要求地平勿积水。按株距2m,行距2m×2m×2m×2m×4m,穴0.8m×0.8m×0.8m。其中一行宽为4m,是为方便打药、叶面喷肥等作业。
3.定植 3月底至4月初定植,穴施腐熟有机肥20~30kg,先把肥和土混合均匀填入坑中,随填随踏实,直至距地面30cm时把中间修成馒头形。然后将梨苗放在“馒头”顶部,使根系向四周自然伸展,紧接回填土,同时摇苗向上轻提使根舒展,踏实,周围筑埂、浇足水。
4.定干 定干高度以50~70cm为宜,剪口下留饱满芽10个左右,以便选择主枝,在主干不同方位,选择错落排列的4~5个芽定为主枝。
5.纺锤形整形 主干高度50~70cm,有一个优势强壮的中心干,从主干往上螺旋上升,间隔30cm左右,插空着生8~10个大分枝(大枝组),无明显层次,均匀地伸向四面八方,错落着生。枝组与主干角度65~70°。在大分枝上直接着生小结果枝组,不养大侧枝。通过人工拉枝甩放、或疏、或缩,少用短截,逐步构成有干有轴有组,无主无侧无层的纺锤冠形。
6.盛果期的管理 为了使果实品质达上等、大小匀称,每年需要疏一次果,其原则是使果间距25~30cm,过密者疏掉。每年施肥4次:萌芽肥(5月中、下旬);果实膨大肥2次(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基肥(采收后至落叶前)。前3次以无机肥为主,第4次以有机肥为主。春天解冻后发芽前浇水1次,其余均结合每次施肥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