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庞国新 1789 阅读 2023-06-05 发布时间

    花生病虫害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要及时防治

    一、花生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茎腐病、根结线虫病、青枯病、病毒病、疮痂病、白绢病、烂果病等

    (一)花生疮痂病

    花生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秆,也可为害托叶和果柄。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盛期在下针结果期和饱果成熟期。造成植株矮缩,叶片变形、皱缩、扭曲,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和质量,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

    花生疮痂病的防治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连片与水稻或其他作物轮作,加强病残物管理,注意覆膜、施肥、排水,可以减少病害发生;在化学防治上,种子进行药剂处理,病害发生后,结合其他病害喷药防控。

    (二)防治方法

    1农业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管理好病残物,.覆盖地膜,.施足基肥,.及时排水。

    2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播种前,可按药种比,选用25/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125-167),或25%多·福·毒死蝉悬浮种衣剂1:(50-60)等包衣。

    、药剂喷雾:发病初期,结合其他叶斑病及早喷药预防控制。每亩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75克,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12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50毫升等杀菌剂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也可选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等,均匀喷雾,亩喷药液40-50千克。喷药时可加入0.03%的有机硅或0.2%洗衣粉作为展着剂,间隔10-15天喷1次,连防2-3次,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可兼治其他叶斑病害。

    (二)花生白绢病

    1为害症状: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常常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绢丝,病部渐变为暗褐色而有光泽。植株茎基部被病斑环割而死亡。在高湿条件下,染病植株的地上部可被白色菌丝束所覆盖,然后扩展到附近的土面而传染到其他的植株上。在极潮湿的环境下,菌丝簇不明显,而受害的茎基部被具淡褐色乃至红色软木壮隆起的长梭形病斑所覆盖。在干旱条件下,茎上病痕发生于地表面下,呈褐色梭形,长约0.5厘米。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该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动,浸染花生,沙质土壤、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发病较重。

    2、白绢病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

    (2)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通透条件。

    (4)春花生适当晚播,苗期清棵蹲苗,提高抗病力。

    (5)选用无病种子,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花生烂果病防治措施:

    1)轮作倒茬 由于连年重茬,土壤中积累的有害病菌逐年积累增多,同时花生根系还会分泌一些有毒物质,极容易诱发果腐病。应当做到科学轮作倒茬,间隔两到三年后再种植。 

    2)异地换种 长期种植一个品种,又不注意对品种选纯复壮,导致该品种出现了严重的种性退化,品质变差,产量下降,感病性增强,尤其对于土传病害的果腐病会更加敏感。为此,采用异地换种的方法,既能够降低病害的发生,还能最大程度提高花生产量。如河北的种植户应选购山东、河南等地繁育的花生种子。据生产试验调查,异地换种花生能增产15%~30%。

    3)平衡施肥 花生是一种需要肥料较多的经济作物,尤其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量较大,此外增施钙、硫、锌、锰、钼、硼等中微量肥料能够明显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降低病害发生率。  

    4)药剂拌种 试验表明选用含优秀杀菌剂的花生专用种衣剂进行拌种,如“福达两拌”,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对于果腐病等根部病害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5)及早防病治虫   

    6)旱时浇小水,避免高温浇水,降水过多请及时排涝。 在墒情好的时候,可选择用“丰洽根保”600~800倍液或其它防治真菌病害的药物。在发病初期对根喷淋,严重地块间隔7~10天,连喷2~3次。

    (四)花生叶斑病

    1、症状: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褐色针头大小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状,由浅褐色变为暗褐色,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霉状物,严重时形成特大病斑,病叶逐渐枯死脱落。茎秆与叶柄上病斑为椭圆开暗褐色,严重时茎秆变黑枯死。发病高峰在中后期(收获前20-30天)。秋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 轮作倒茬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田间病叶率5%以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次,每次喷药液50公斤。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如肥皂粉),以提高防治效果。


    (6)发病后用50%拌种双粉剂1kg混合细干土15kg制成药土盖病穴,每穴用药土75g。

    (7)发病初期喷淋丰洽根保600-800倍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1500倍液,每株喷淋对好的药液100~200ml。

    (三)花生果腐病又称为“花生烂果病”

    1、烂果病症状:

    在多年重茬种植的地块结荚期遇到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病会更加严重。花生果腐病主要表现在花生果腐烂,轻的半个荚果为褐色或黑色,里面的果仁小而硬实,发育不良,果皮发黄,严重的整个荚果都为深黑色,果皮和果仁均已腐烂,一般整株或点片发生。据调查,染病地块轻则减产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在花生进入7月份的结荚期一直到采收期,均有发病的可能。 

    造成花生果腐病的原因有多种,尤以镰刀菌真菌土传病菌为主,再是由于土壤缺少钙引起,再次有蛴螬等地下害虫啃咬或染病引起。

    (五)花生茎腐病(又称“倒秧病)

    1、症状 幼苗期先从子叶开始侵染,使其变褐色而腐烂,然后侵染近地面的茎基部或地下根,产生黄褐色水渣状病斑,逐渐扩大斑块,并向茎周围扩展成环形病斑。随着病情扩展,整株萎蔫枯死。其它生育期,发病部位多在贴近地面的茎基部,症状与苗期相。花生播种后,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7月初是发病高峰。苗期雨水多,土壤温度大,尤其大雨后骤晴,气温回升快时茎腐病发病较重,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此病发生。

    2、花生茎腐病防治办法

    首先适时收获,收后将荚果充分晒干,贮藏时经常检查翻动,避免受潮,以防种子发霉。播种前注意晒种,防止种子带菌。其次,轮作倒茬。施有机肥应充分腐熟,防止土壤带菌。第三药剂防治。1、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1公斤,拌花生种子10公斤,要注意随拌随用,不宜过天,防治效果95%以上。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按干种子量的0.5%浸种24小时。3、播种前没有用多菌灵拌种和浸种的,在花生齐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再在开花前喷一次,可抑制该病的扩展蔓延。

    (四)花生根腐病(俗称烂芽、烂根)

    1、症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发病重的叶柄下垂,叶片自下而上枯萎脱落,病株7-10天枯死。地下根系、主根呈鼠尾状,结果少而秕,植株黄化矮小。

    2、防治办法: 整地改土,开沟排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和药剂拌种(见茎腐病防治)。

    (七)花生青枯病(俗称死苗、发瘟、死棵子,青症)

    1、症状 感病后常全株开户死亡,病菌从根部浸染,主根尖端变褐软腐,并逐渐向上扩展,湿润条件下,根颈部常有浑浊乳白色细菌脓溢。地上部失水萎蔫,叶片早上延迟张开,午后提前闭合,1-2天后全株叶色变淡,仍保持青绿色,果柄、荚果呈黑褐色湿腐状。6月中旬开始发生,以开花期发病最重。

        

    2、防治办法 选用抗病良种,轮作倒茬,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用90%氯化苦乳剂在花生播种前10天进行土壤处理,或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2500-30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次。防止效果较好。

    (八)花生线虫病

    1、症状 首先从根端侵入,根端逐渐形成纺锤状或不规则的虫瘿,经多次反复侵染,整个根系形成乱发似的须根团。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提早落叶,田间见一簇簇,一片片的病窝。线虫是好气性的,质地疏松的沙壤土和沙土发病较重,连作花生地发病重。识别此病时,注意虫瘿和根瘤的区别。虫瘿长在根端,呈不规则状,表面粗糙,上长许多小毛根,虫瘿内有乳白色的沙状雌虫体。根瘤长在根的一侧,圆开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不长小毛根,弄碎可见肉红色或墨绿色的根瘤菌液。

    2、防治方法

    花生线虫病是一种顽固的土壤病害。农业防治深翻改土,增施肥料,轮作倒茬。花生收获时,结合深刨病根,以把虫病带到地表,使其干燥致死。药剂防治 每亩用滴滴涕混剂原液35-40公斤,施于沟内,沟深16厘米,沟距30厘米,施后立即覆土,此法可结合秋耕或春耕进行。也可用15%涕灭威颗粒剂每亩1公斤,或10%益收宝颗粒剂每亩1.5公斤,防治效果也能达80%以上。

    (九)花生病毒病

    1、症状 以花叶型较多,丛枝型较少。花生花叶病,叶色呈黄绿相间条纹,严重时叶片呈淡黄绿色,有的叶片表现皱缩,叶缘卷曲。花生丛枝病在下针时开始出现,一些小叶从植株叶腋处抽出,小叶密生成从,茎部节间缩短,植株私有化。病毒病一般发生在初花期,7月上旬是发病高峰。进入雨季后,为害程度逐渐下降花叶病毒病与蚜虫传播或种子带病有关。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地留种。清除病不包分配残体,清除豆科杂草。防治蚜虫、叶蝉、蓟马等。

    (九)花生锈病

    症状 主要侵害叶片,初期于叶片北面出现白色小疱,2天后相应部位变为黄绿色斑点,同时白色小庖变成可见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很快扩大,破裂后散出锈褐色的粉未。病害严重时,花生叶片青枯、脱落。多雨高湿季节易发生流行。在栽培方面,排水不良,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等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发生初期,用50%敌锈钠800倍,加0.1%洗衣粉,75%百菌清600倍液,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次。

    二、花生主要虫害

    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

    (一)、蚜虫(又名腻虫) 

    1、发生规律 花生蚜虫一年发生20-30代,食性杂。发生快慢与危害轻重和温、温度有密切关系。盛发期遇阴雨连绵,蚜虫会急剧减少。天敌也可显著影响蚜量的消长。

    2、防治方法 ①、保护利用天敌,花生蚜虫天敌种类很多,重要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②、50%抗蚜威10-15克对水40公斤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喷雾。

    (二)红蜘蛛

    1、发生规律 蜘蛛一年发生十几代,以成虫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6-7月为发生盛期。9月中下旬转移到寄主上越冬。成虫聚集在叶片北面,结成蛛网,吸食叶肉汁液,受害叶片先出现黄白色斑点,最后成白色斑点。边缘向北面卷缩。红蜘蛛喜干燥高温,如遇干旱,红蜘蛛易大发生。

    2、防治方法:

    1.8%的阿维茵乳油3000倍液、15%扫螨净乳油3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喷药时要均匀,一定要喷到叶背面,并对田边杂草等植物也要喷药,防止其扩散。

    (三)地下害虫 (蛴螬、地老虎、金针虫)

    1、蛴螬又称金龟甲幼虫,昼伏夜出,夜间有趋光性假死性。地老虎又名土蚕、地蚕。金针虫又叫叩头虫,4月上中旬危害盛期,食春花生种子,造成缺苗断垄。夏季地温高入土深处栖息,秋季地温下降到18℃又升到土表钻蛀荚果,造成花生减产。

    2、防治方法:A、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克,加水4-5公斤,拌花生种40-50公斤。B、撒毒土、毒铒:防治蛴螬每亩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加细土15公斤,混匀后撒于播种沟内。防治地老虎每亩用90%敌百虫50克加水1-1.5公斤,化开洒到3公斤辗碎的芝麻饼上,搅匀,傍晚撒于田间。C、灌根或喷药:苗期发现蛴螬、金针虫为害时,每亩用50%的辛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灌根。地老虎幼虫每亩用2.5%的敌百粉喷粉。D、诱杀:早春用黑光灯诱杀蝼蛄和地老虎成虫。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