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甘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张恭 205 阅读 2023-05-30 发布时间

    1范围

    本技术规定了甘薯种植中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滴灌设备的选择安装与调试、薯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环节的技术要点和要求。

    本技术适用于河北薯区及周边同类型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3664 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 19812.1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1部分:单翼迷宫式滴灌带

    GB/T 19812.3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第3部分:内镶式滴灌管及滴灌带

    GB/T 19812.4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第4部分: 聚乙烯(PE)软管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623 灌溉施肥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环境

    选择耕层深厚、质地疏松、保墒蓄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有水浇条件,2年以上未种植过甘薯的地块。土壤质量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5整地施肥

    深翻  在冬前进行深耕,耕地深度以0.2 m~0.25 m为宜,将潜伏在地下的害虫、土传病害致病菌耕翻到地表,通过鸟食、冷冻、太阳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减少害虫田间存有量和降低致病菌的活性,实现防虫、防病的目的。

    起垄  采用起垄覆膜铺滴灌带一体机起垄,在不适合使用大型机械的山区丘陵地也可以先机械起垄,再人工覆膜铺设滴灌带。起垄时要求垄顶平整,垄背上无大坷垃。可采用大垄双行和小垄单行两种方式:(1)大垄双行:垄距1.2 m~1.3 m,垄面宽0.4 m~0.5 m,垄底宽0.8 m~0.9 m,垄高0.3 m;(2)小垄单行:垄距0.8 m~0.9 m,垄面宽0.2 m~0.3 m,垄底宽0.5 m~0.6 m,垄高0.3 m。见附录。

    施基肥  起垄前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1)有机肥:每666.7m2施腐熟有机肥2500kg3000kg。

    2)根据不同地力条件,推荐化肥总施用量及基施用量见下表。

     

    化肥推荐施用量

    肥力水平

    总施用量(kg/666.7 ㎡)

     

    其中:基施用量(kg/666.7 ㎡)

    N 

    P2O5  

    K2O

    N 

    P2O5  

    K2O

    低等肥力

    10-15

    8~10

    16-30

     

    5~7.5

    8~10

    8-15

    中等肥力

    8-10

    8~10

    15-18

     

    4~5

    8~10

    0

    高等肥力

    3-5

    8~10

    5-10

     

    0

    8~10

    0

    6滴灌设备的选择、安装与调试

    水肥药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施肥设备、滴灌带、支管道、主管道等。系统设备的选择应符合NY/T 2623的规定。

    施肥设备:甘薯滴灌设备有压差式施肥罐、文丘里施肥器、施肥泵、施肥池、一体化施肥机等。可根据系统要求、应用面积、施肥精度等进行选择。

    滴灌带:根据不同土质推荐选用不同滴灌带。沙性较重的土壤选用贴片式滴灌带,抗堵塞性好,价格偏高;较粘重的土壤选用迷宫式滴灌带,价格较低,性价比较高。迷宫式滴灌带和贴片式滴灌带质量应分别符合GB/T 19812.1GB/T 19812.3的要求。

    支管道:采用PVC硬管或PE软管,硬管经久耐用,软管铺设回收方便。PVC管材质量应符合GB/T 13664的要求。

    主管道:可采用PE软管、农用PE+丙纶丝复合水带等。PE管材质量应符合GB/T 19812.4的要求。

    安装设备要合理布局,每一垄垄顶上摆放一条滴灌带,滴水口间距与甘薯株距相当。选用贴片式滴灌带,一般垄长80m设一个支管道;选用迷宫式滴灌带,一般垄长50m设一个支管道,支管道连接滴灌带与垄垂直,主管道连接水源和支管道,进水口与施肥器相连。平原地区水源一般是井水和沟渠水,在无固定水源的山地丘陵地区也可用水车拉水进行滴灌。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7薯苗移栽

    春薯苗要求5cm10cm地温稳定在16℃~17℃时栽插,河北省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薯栽植密度4000株/666.7m24500株/666.7m2。可根据不同品种进行适当调整。

    夏薯一般6月上旬至7月上旬栽植,栽植密度4500株/666.7m25000株/666.7m2

    8田间管理

    8.1水分管理

    甘薯栽后要及时浇缓秧水,灌水量10m3/666.7m2。栽后40d50d甘薯进入封垄期,灌水10 m3/666.7m215m3/666.7m2。栽后90d薯块进入快速膨大期,灌水量10 m3/666.7m215m3/666.7m2

    生长后期根据植株长势和天气情况确定灌溉水量。

    8.2养分管理

    甘薯栽后40d~50d(封垄期),栽后80d90d(薯块快速膨大期),可结合滴灌按下表推荐用量进行追肥。追肥时,首先肥料在施肥罐内溶解好,先浇一定时间的清水,大约5min~10min,然后将肥随水施入。施肥结束后,再浇5min的清水,冲洗管道内残余肥料。

     

    滴灌追施化肥推荐用量

    肥力水平

    封垄期(kg/666.7m2

     

    薯块快速膨大期(kg/666.7m2

    N

    K2O

    N

    K2O

    低等肥力

    2.5~3.75

    4~7.5

     

    2.5-3.75

    4~7.5

    中等肥力

    2~2.5

    7.5~9

     

    2~2.5

    7.5~9

    高等肥力

    1.5~2.5

    2.5~5

     

    1.5~2.5

    2.5~5

    8.3病虫害防治

    甘薯栽后结合灌水每666.7m2施用40%毒·辛乳油250ml防治地下害虫,如蝼蛄、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

    栽后40d50d甘薯进入封垄期,结合灌水每666.7m2施用40%毒·辛乳油250ml,防治地下害虫。对易感黑斑病的品种,每666.7m2使用80%福美双水分散颗粒剂1kg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kg;茎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块施入1.8%阿维菌素乳油,每666.7m2用量1.5kg。农药使用应严格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进行。农药施用的具体方法同追肥,但要注意施药时间应在每次滴灌结束前为宜,以免降低施药浓度,影响防治效果。

    8.4科学化控

    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茎蔓生长。一般年份,甘薯栽植50d60d70d80d90d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g/666.7m2,重点喷施甘薯茎尖的生长点。60d70d天叶面喷施5%烯效唑50g/666.7m2

    9收获与贮藏

    9.1收获

    霜降之前,当地温降至12℃以下时将甘薯收获完毕。做种薯或鲜食用甘薯要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获,经过田间晾晒,及时入窖。要注意轻刨轻装,防止机械损伤。

    9.2贮藏

    窖型:丘陵地区可借助土崖挖窑洞建土窑窖;平原地区可建棚窖;地下水位深的可建地下式窑窖、改良式井窖;地下水位浅的可建半地下式窖或地上部砖券窖、屋窖等。甘薯储藏窖的窖型可根据各地的具体地形、水位、建筑材料、投资能力等来确定。建窖时要考虑到有利于贮藏前期通风散热,后期保温防寒,坚固、不漏雨、不渗水。

    入窖前消毒:入窖前要对薯窖进行灭菌消毒,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药液喷撒窖壁四周,也可用硫磺熏剂密闭熏蒸灭菌。

    贮藏期管理:甘薯入窖后半月内,气温仍然偏高,呼吸作用旺盛,窖内气温很易升高,此期应敞开门窗及窖口进行通风散热,尽量使窖温不超过15℃,窖内相对湿度以保持90%左右为好。“立冬”后气温下降,逐渐关严薯窖门窗、窖口、气眼等,使窖温保持在12℃~14℃。到“冬至”前后,进入严冬,应封严所有门窗及入窖口,使窖温不低于10℃,以后窖温始终控制在10℃~15℃。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