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高30-90厘米,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色,具纵棱,无毛或于一侧沿纵棱具乳头状突起。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荞麦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很多土壤条件都能适应,不过最好的还是较疏松的沙壤土。虽然荞麦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是为了更好地种植荞麦,获得高产稳产,还是应该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适当的整地,为荞麦的出苗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1.轮作与间作套种
轮作:我国荞麦轮作制度有很大差别。一般是在春旱严重、主作物播种失时或前茬作物受灾后补种荞麦。西北、东北及华北的高海拔冷凉地区,荞麦多与裸燕麦、马铃薯轮作,华北地区荞麦常作为冬小麦或马铃薯的后作,一年二作或二年三作。
茬口与荞麦产量和质量直接相关。与荞麦轮作较好的前茬有豆科作物和薯类作物。
间作:荞麦是适于间作的理想作物。间作形式因种植方式和栽培作物而不同。在陕北春小麦收获后在原埂内复种糜黍,等其出 苗后又在田埂上播种荞麦,充分利用田埂获得一定荞麦产量,也有利用马铃薯行间空隙播种荞麦的。
套种:在生育期较长的低纬度地区,多用甜荞麦与玉米、马铃薯套种,也有与烤烟、玉米套种的。
耕作:土壤耕作包括基本耕作和播种前耕作。土壤基本耕作是前茬作物收获之后第一次深耕(20—25厘米)。
深耕又分为春深耕、伏深耕和秋冬深耕,其中以伏深耕效果最好。
播种前耕作是当荞麦作为复种或补种作物时,必须在播种前认真抓好耕耙灭茬,消灭坷垃,保持土壤水分,消灭田间杂草,以保证荞麦苗全、苗壮,根系发育良好。
2.施肥
基肥(底肥): 一般为有机肥,也可配合施用无机肥。一般施有机肥500~750千克/亩。施磷酸二铵20~30千克/亩。
追肥:荞麦在现蕾开花后,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施10千克/亩为宜。
3.播种
播前准备: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主要有晒种、选种和药剂拌种几种方法。
晒种:晒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种子后熟,提高酶的活力,增强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力。晒种时间一般选择播种前7—10天的晴朗天气。
浸种(闷种):用35C温水浸15分钟或用40℃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5%一19%的草木灰浸种,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用微量元素溶液如钼酸铵(0.005%)、高锰酸钾(0.1%)、硼砂(0.03%)浸种。经过浸种的种子要在地上晾干。
药剂拌种是防治荞麦地下害虫和病害极其有效的措施。药剂拌种一般在晒种和选种之后进行。
播种时期: 北方春荞麦区适宜播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北方夏荞麦区一般适宜播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
方式:条播、点播。
条播:北方春荞麦区大部分采用此方式,条播优点是深浅一致,落籽均匀,出苗整齐。
点播:点播机播种 ,一般犁距26~33厘米,穴距33~40厘米,10~15粒每坑。
播种量:荞麦播种量是根据品种、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来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播种量甜荞2.5~3.5千克/亩,苦荞3~4千克/亩。
播种深度: 荞麦属双子叶植物,播种不宜太深。播种深度的确定,一要看土壤水分,水分充足时浅播;二要看播种季节,春荞宜深播,夏荞宜浅播;三要看土质,砂质土、旱地可适当深一些,黏土则要浅一些。一般荞麦的播种深度为4~6厘米。
4.田间管理
确保全苗:在北方荞麦播种后时常遇干旱,要及时镇压,破碎土坷垃,减少土壤空隙,增强土壤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深扎根,早出苗,出全苗,出壮苗。荞麦播种后,要注意雨后破除地表板结。荞麦喜湿不喜水,在低洼地、陡坡地,播种后,要作好田间排水。
中耕除草:春荞一般2~3次,夏、秋荞1—2次。第一次中耕除草时间要尽量提早,最后一次中耕要在封垄前进行。北方夏荞麦区和南方秋冬荞麦区,出苗后处于高温多雨季节,田间杂草生长较快,中耕以除草为目的,在封垄前结合培土进行最后一次中耕,深度一般为3~5厘米。
灌溉浇水:我国春荞麦多种植在旱地,缺乏灌溉条件,荞麦生长发育依赖于自然降水,对荞麦产量影响较大。
夏荞麦区在荞麦生长季节,除了利用自然降水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如遇干旱,也可在荞麦开花灌浆期灌水以满足荞麦生长需水要求,提高荞麦产量。
辅助授粉(甜荞):
甜荞属异花授粉作物,故要提高结实率必须辅助授粉。
蜜蜂辅助授粉是在开花前2-3天在田里养蜂放蜂(约1000㎡放1箱蜂),这样可显著提高结实率、株粒数、粒重及产量。据研究,在相同条件下昆虫传粉能使荞麦增产80%以上。
人工辅助授粉在荞麦盛花期每隔2~3天,于上午9~11时,用一块240~300厘米长、30厘米宽的布,两头各系一条绳子,由两人各执一端,沿荞麦顶部轻轻拉过,震动植株,辅助授粉。可提高产量1.2%-19.7%。
5.收获与贮藏
荞麦果实成熟很不一致,但当全株有2/3籽粒成熟(即籽粒变褐或银灰色),呈现品种固有颜色时,就是最适宜的收获期。
秋荞一般应在霜前收获,收获后宜将植株立即竖堆,或穗向里根向外堆码起来,保持3—4天,使之后熟,起到增产作用。若气候潮湿,不要堆垛,以防垛内发热,造成种子霉烂。
收获后晾干或晒干的植株,要尽早脱粒,安全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