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症状
玉米螟老熟幼虫圆筒形、体长20~30mm、头深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或淡红色等多种,中、后胸背面每节各有毛片4个,腹部1~8节背面有2排毛片,前排4个较大、后排2个较小。
二、防治措施
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将秸秆做燃料、肥料、饲料或工业原料等压低虫源基数;采用田间和人工圃相结合培育和鉴定抗虫品种;春夏玉米混种区压低春玉米,扩大夏玉米种植能切断第1代玉米螟的食料,从而也减轻第2代和第3代的虫量;发现玉米螟卵块人工摘除后于田外销毁;充分发挥白僵菌和Bt的生物防治作用,但蚕区慎用白僵菌以免蚕致病;培养和释放玉米螟的主要天敌赤眼蜂以减轻玉米螟的为害;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马拉硫磷或晶体敌百虫颗粒剂并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晶体敌百虫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晶体敌百虫或马拉硫磷药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7月上旬~8月上旬还可以用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