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枯病
发病症状:病害发生在君子兰叶的正面,先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生,初期为褐色小点,后扩展为半圆形的干枯状,病斑皱缩,中央灰褐色,边缘为水渍状暗褐色的环带,其上的黑褐小点(假囊壳)呈同心圆状排列。病原菌为小球腔菌属。发病特点:全年都有发生,特别是温室栽培比较普遍,但发病程度轻于炭疽病。
防治方法:
①加强温室管理,及时通风控制温室的湿度,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合理使用氮肥,增施鳞﹑钾肥。
②培育无病状苗。
③及时清除病残体。
④发病初期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选其一种隔10~15天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90%以上。
2.褐斑病
发病症状:病害发生在君子兰的叶片上,初期为墨绿色水渍状小点,以后扩张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中央凹陷,呈红褐色至灰褐色,质地较炭疽病硬,病斑可穿透叶片两面,但不会穿孔,在叶正面产生红褐色小点,是它的分生孢子器。时而有病叶杂生炭疽病菌。
防治方法:
①高温多湿﹑棚顶滴水,这些都是发病的条件,因此在夏秋高温季节应注意遮光﹑通风﹑降温﹑排湿,提早进行防病措施。
②发病初期开始可用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选其一种,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1~2次。
3.炭疽病
发病症状:病害发生在君子兰的叶片,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凹陷,边缘暗褐色,穿透叶片两面,呈薄膜状,甚至穿孔。在叶两面的病斑上,偶有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多为粉红色的粘孢子团,特别在潮湿条件下更为明显。病原菌为炭疽菌属,因此称为炭疽病。
防治方法
①首先应选育抗病较强的优良品种,避免品质差﹑纯度低的品种。
②选用无病营养土,或进行土壤消毒,减少初侵染源;增施鳞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加强温室的管理,进行农业技术防治,即进行通风排湿,使温室内湿度保持在60%左右,减少叶面喷水。
④发病初期可用药物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可选其一种,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