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地上茎生物量大,茎叶产量达5000—10000公斤/亩,具有耐贫瘠、耐寒、耐旱、耐盐碱(土壤含盐量在0.6%以下均可生长)、适应性强等特点,且兼顾生产、生态、食用三大功能。其秸秆蛋白含量高达15.1以上,是优良的饲草,也是作为牧草开发的首选植物之一。
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牧草,也要研究它的配套栽培技术,下面就从品种选择、生产条件、最佳收获时期、收获方法与贮藏技术等方面做一介绍。
1.品种选择
首先,要选择秸秆粗蛋白含量高的菊芋品种,作为牧草开发。
2.生产条件
菊芋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幅度宽。选择了沙地、粘土地、盐碱地三种不同立地条件进行菊芋种植生产。
3. 播种时期
菊芋一般多为春播,播种方式为埋植块茎。由于各地气候差异,一般3月下旬-5月上旬份均可播种。平均地温稳定在10-15℃即可发芽出苗。
4. 播种密度
沙地种植区域宜采用行距70.00厘米,株距40.00厘米;粘土地种植区域宜采用行距80.00厘米,株距50.00厘米;盐碱地种植区域宜采用行距60.00厘米,株距40.00厘米。
5. 田间管理
5.1中耕锄草
苗期锄草1-2次,有利保墒壮苗。茎叶高40cm以上,覆盖大部分地面时,已能自控杂草的生长,不需再锄草。少数高棵大草拔掉即可。
5.2苗期管理
苗齐后进行除草松土,松土层达5.00厘米以上;在京津冀地区,春季播种后墒情够不需要灌水,如墒情不够可灌水一次,如遇长期干旱,叶片发蔫时,要适时浇水。
6.病虫害防治
菊芋一般无明显病虫害,为防止出苗前期或幼苗期发生蝼蛄和地老虎,可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
7.采收、青贮
7.1采收
作为牧草一般整个生育期可收割2-3次。
7.2青贮
如果用于喂养鸡、鹅,可以直接收割后饲喂,后期可粉碎晾干,以备冬季使用。
用于猪、牛粗饲料可青贮后饲喂,方法与玉米秸秆青贮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