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淡水鱼越冬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北方地区淡水鱼越冬技术

    路国强 392 阅读 2022-11-09 发布时间

    水产养殖的越冬工作是全年养殖生产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北方高寒地区,越冬封冰期长、冰层厚。在越冬前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好充足的越冬准备工作,对安全越冬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越冬前的饲养管理

    1、重视精料投喂

    在秋季也就是越冬前的这个阶段,应科学投喂精料,增强鱼体质,提升抗寒和抗病等越冬能力。北方地区因冬季气候严寒,整个越冬期鱼不摄食,完全依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进行能量的消耗,越冬后鱼体减重率一般为10%~15%。如果鱼类在越冬前没有良好的营养供给,鱼体能量和脂肪积累较少,在漫长的越冬期和较为恶劣的越冬环境中不能通过摄食来补充营养的消耗,必然会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或感染病害而发生死鱼。因此,鱼体丰满度越好、个体越壮,其耐寒、抗病能力越强,越冬减重率也越低。应抓住越冬停食前一个月的“育肥期”,注重投喂营养均衡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


    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35%,日投饲为鱼体重的1%~3%。随着水温逐渐降低,日投喂次数由3次逐渐减为1次。投饵坚持“四定”(定位、定质、定量、定时)和“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类的活动情况)的原则。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每天还应投喂一部分青饲料,投喂量应占全天投饲总量的1/4,以补充天然饲料营养,提高抗病力。投喂动植物混合性饲料的鲶鱼、泥鳅等鱼类,应将动物性饲料比例增至60%~65%。不能提早停喂,即使鱼已入越冬池,只要还摄食,在不污染水质的情况下,仍要少量投喂,直至水温降至8摄氏度左右鱼完全停止摄食为止。

    2、科学调节水质

    在越冬前的一个月,鱼类经过了整个夏生长旺盛期,水中有机质较多,水质较肥。应每10天左右排出一部分底层水,向上层注入新水,每次排换量为20~30厘米。坚持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水形成对流,增加水体溶氧,提高饲料转化率。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危害。

    3、做好鱼病预防

    养殖鱼类健康无病,是确保越冬成活率的前提。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秋季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观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保证饲料新鲜、清洁,严禁投喂霉变饲料。青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前用清水洗净。每天检查食台,捞除残饵,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严禁病鱼入越冬池。


    二、越冬池的准备

    1、越冬池的选择

    越冬池应尽量选择在避风向阳处,可起到一定的保温防寒作用。池塘坚固、无缝隙,池深3~3.5米。环境安静,具备电源,交通便利。越冬池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

    2、清塘消毒

    在池内无养殖鱼类的情况下,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全池泼洒,可有效杀灭各种病原体、敌害生物及野杂鱼,15天后待药力消失后放鱼。也可使用漂白粉,在池内无养殖鱼类的情况下,使池水的药物浓度达到20克/立方米5~7天待药力消失后放鱼。在封冰前20天用1克/立方米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水体中浮游动物,减少耗氧。5天后,用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三、并池越冬的准备

    1、合理确定越冬放养密度

    冰下有效水深1米,无补水、补氧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密度不能超过0.15千克/立方米;冰下有效水深1米,无补水条件,但有补氧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密度为0.2~0.3千克/立方米;冰下有效水深1米,有补水条件,但无补氧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密度为0.5千克/立方米;冰下有效水深1米,有补水、补氧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密度为1千克/立方米

    需注意上述越冬密度除养殖鱼类外,还要将越冬池中的野杂鱼量也一并计入其中,否则会因忽视了野杂鱼量而造成越冬密度过大发生缺氧死鱼。

    2、适时转入越冬池

    养殖鱼类入越冬池的时间最好是9月下旬10月上旬、水温降到10摄氏度左右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转池。在捕捞、搬运、入池等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掉鳞。入越冬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对越冬的品种、个体大小、越冬密度、越冬量等做好详细的记录,便于翌年开冰后准确衡量越冬成果。

    3、做好越冬所需物品的准备

    准备测氧药品或测氧仪器用于检测越冬水体溶氧量;准备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温;准备增氧机、水泵等渔业机械并进行养护和检修;准备增氧药品以备急用;准备好清雪工具;还要配备防止越冬池冻裂或池埂坍塌的抢修物资,做到有备无患。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