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缩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桃树缩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植保研究所 冯争光 1036 阅读 2022-11-02 发布时间

    桃缩叶病在四川、云南、湖南、江苏、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均有分布,在江南沿海和滨湖地区发生较重,特别是早春阴雨低温时间长,发病严重。桃树早春发病后,引起初夏的早期落叶,夏芽生长,枝条不充实,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而且还严重影响第二年的花芽形成。如连年落叶,则树势削弱,导致过早衰亡。该病除为害桃外,还可为害扁桃。

    1.病原及症状

    病原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裸露无包被,排列成层,生于叶片角质层下;子囊孢子可在子囊内或子囊外芽殖,产生芽孢子;芽孢子卵圆形,可分薄壁与厚壁两种,前者能直接再芽殖,而后者能抵抗不良环境,可用以休眠。

    桃缩叶病主要为害桃树幼嫩部分,以侵害叶片为主,严重时也可为害花、嫩梢和幼果。春季嫩梢刚从芽鳞抽出时幼叶就呈现卷曲状,颜色发红。随叶片逐渐开展,卷曲皱缩程度也随之加剧,叶片增厚变脆,并呈红褐色,严重时全株叶片变形,枝梢枯死。春末夏初在叶表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霜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焦枯脱落后,腋芽常萌发抽出新梢,新叶不再受害。枝梢受害后呈灰绿色或黄色,较正常的枝条节间短,而且略为粗肿,其上叶片丛生,严重时整枝枯死。

    花、果实受害后多半脱落,花瓣肥大变长,病果畸形,果面常龟裂。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厚壁芽殖孢子在桃芽鳞片上越冬,亦可在枝干的树皮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桃芽萌发时,芽孢子即萌发,由芽管直接穿过表皮或由气孔侵入嫩叶(成熟组织不受侵害)。在幼叶展开前由叶背侵入,展叶后可从叶正面侵入。病菌侵入后,菌丝在表皮细胞下栅栏组织细胞间蔓延,刺激中层细胞大量分裂,胞壁加厚,叶片由于生长不均而发生皱缩并变红。初夏则形成子囊层,产生子囊孢子和芽孢子,芽孢子在芽鳞和树皮上越夏,在条件适宜时继续芽殖。病害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6月份气温升高,发病渐趋停止。品种间以早熟品种发病较重,中晚熟品种发病较轻。

    3.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桃缩叶病菌自当年夏季到次年早春桃树萌芽展叶前营芽殖生活,不侵入寄主,所以药剂防治桃缩叶病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用药的时间要恰当,过早过晚效果都不好。掌握在花芽露红(未展开)时,喷洒一次波美2度~3度的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稀释1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或40%咪鲜胺800倍~1000倍,或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5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600倍液等。对清除树上越冬病菌的效果很好,但喷药一定要周到细致,一般不需再喷药,但遇到冷凉多雨天气(如昆明在夏秋季也有发病),有利于病菌侵染,可以再喷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1次~2次。

    2)加强果园管理

    在病叶初见而未形成白粉之前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集中烧毁(一定要烧毁或深埋),可减少越冬菌源。发病较重的桃树,由于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应及时增施肥料,加强栽培管理,促使树势恢复,以免影响当年和第二年的产量。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