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生产中,地下害虫的防控技术,特别是韭蛆的防控一直是困绕生产者的难题,而且采用化学农药防控引起韭菜产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而常规化学农药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还会对土壤、生态等诸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类情况,廊坊市农林科学院韭菜育种团队经过两年的实验,成功的集成了“以虫治虫”的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菜韭蛆等地下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防控率达到90%以上,从而取代了杀虫剂的应用,产品安全保障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昆虫病原线虫具有对人畜、植物及有益生物安全的特点,昆虫病原线虫不但能通过化学感受器主动寻找和选择寄主, 而且又携带共生细菌, 在侵染寄主体腔的同时, 随即释放共生细菌, 使寄主患败血症而死亡, 故这类线虫被称为昆虫病原线虫。对土栖性、水栖性和钻蛀性害虫特别有效,线虫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达数月,可与大部分农药(杀线虫剂除外)和其它生物制剂混用;使用方便,可浇灌也可喷雾。
施用技术,投放时间,每年投放2次,一般4月中下旬投放一次,8月下旬投放一次。采用大蜡螟虫尸体时,按每平方米放置1头的密度挖坑,坑深10cm左右,然后将大蜡螟虫尸体放入坑内,然后将挖出的土回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