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秋季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每年的秋季被称为养猪黄金期,进入秋季猪长膘快,饲料利用率高。但是秋季也有不好的地方,气温昼夜变化大,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如果猪舍湿润冰冷,就会大大增加猪的发病率,对饲料的利用率也随之下降。因而,做好秋季养殖场生猪喂养管理作业十分关键。
一、养殖环境管理
1. 猪舍注意防寒
从炎炎酷暑直接过渡到凉爽的秋天,气温下降较大,昼夜温差更是达到10℃左右,对猪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气温太高或太低,都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其实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保持猪的适宜生长温度,猪在秋季可以正常生长。
一是修整好猪舍,把栏舍漏风的部位堵严,遮挡物可因地制宜用草苫或塑料薄膜等,以防冷风侵袭猪舍。在猪舍内勤垫干草,不要让垫草潮湿。二是适当增加养殖密度,让猪挨着睡,既可互相取暖,又可提高栏温。三是适当多喂热能高的饲料,以增加猪体内的热量。四是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猪圈内避风一角建温室,温室须砌1米高左右的墙,大小根据猪的数量而定,可留一小门让猪自由进出,上部用稻草盖严,内铺干草。气温寒冷的时候,猪会自动进入保温室避寒。
2. 加强消毒
环境消毒是指消除猪舍环境中的病原菌,避免或减少疫病发生的首要办法。每个养殖场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疫情,拟定一套科学、合理、完好的消毒准则,以确保猪群能健康的开展。
一般来说,在做完接种免疫的21天之内,猪场的消毒工作一定要严格保证。另外对猪场的设备,包括运料车等可能携带病原的工具也要进行消毒。并且在此期间尽量不要让外来人员参观猪场,即便是自己猪场内的工作人员,好在每天进出的时候也都走一下消毒的程序。
二、疾病防治
1. 猪群保健
猪群度过绵长的夏日,其机体会遭到不同程度损坏,容易发生代谢性疾病或缓慢疾病。养猪户要在疾病发作之前做好猪群的保健作业,使猪能健康的成长。
在秋季首先要注意维护猪群的呼吸道,由于秋季是呼吸疾病的高发季。在进入秋冬时节的时分,养猪户要把猪群度夏之后的潜在危机处理掉,让猪处在一个最佳的状况进入秋冬季。
进秋冬时节,天气变化大,养猪户应根据养殖场具体的生产状况,对猪群进行保健。特别是妊娠母猪的保健,可以避免妊娠母猪生产繁衍应激综合征,明显进步胎儿初生体重,避免母畜产前产后瘫痪,促进泌乳,促进正常发情,提高受胎率。
2. 疾病防疫
通过注射疫苗来操控养殖场的疫病感染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每个养殖场都少不了疫苗接种这一环节。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了解本地的免疫政策,弄清楚当地的疫情状况,然后依据本地的情况做针对性接种免疫。
第二,作为养猪户要积极配合当地的接种免疫工作,一般来说各地都会有针对散养户接种免疫的优惠政策,散养户只需配合集中免疫,然后自己做好补栏免疫和强化免疫。
第三,及时做好监测,接种免疫的成功率并不是百分百的,尽管今天的技术可以让接种免疫的失败概率趋近于零,但是相应的监测工作也是要做好的。因为有很多意外的因素,都可能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免疫三周之后要及时检验猪群的免疫情况,对于免疫抗体不达标的个体要及时做好补免。这样才能彻底消除疫情隐患。
3. 病猪及时治疗
秋季猪易患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等疾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若有猪发病,应及时治疗,将危害降到最小。
附红细胞体病。该病又称为红皮病,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委靡,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 颈下、胸前、腹下及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
猪链球菌病。该病继发混合感染多,猪患感冒后易继发。该病会使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站立。有的出现共济失调、空嚼磨牙等神经症状。病猪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天内死亡。
在秋天里,昼夜温差明显出现差异,往后会越来越冷,而这个季节对于养殖户来说,重要的事情,就是加强猪群管理,让猪健康成长,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