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施番茄生产主要茬口
拱棚。早春茬:约2月10日---3月20日定植(75天--90天); 秋延晚: 7月20日前定植。
温室。越冬一大茬,10月中下旬定植;秋冬茬,8月初—9月底定植;冬春茬,元月中下旬—2月上旬定植;
茬口选择依据: 设施类型(温室高度、保温状况等);生产规划(规模生产、农户生产等);风险回避(栽培基础、气候);最佳市场需求期(产品最佳单价期)。
二、生产准备
1.品种选择
依据:生长习性(无限、有限);抗病(线虫、病毒);抗逆(弱光、耐热、低温); 耐储运; 优质、口感。不要寄希望哪一个品种是完美的!
2.优质苗标准
无土基质、乳白根、带子叶、无病虫害、少控长不徒长、春大秋小。
3.土壤基本指标
类别 有机质g/kg 全氮g/kg 全磷g/kg 全钾g/kg 有效铁mg/kg 有效锌mg/kg 细菌总数 放线菌总数 真菌总数 土壤标准 20-40 1.5 1.5 10-20 10-50 1-4 2*108 1.0* 107-108 104--105
4. 基肥施用量
腐熟(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小于6-8方,以牛粪为主,鸡粪为辅,三元素复合肥40-50公斤,微量元素肥20-30公斤。
5.定植模式
70*90*40-45大小行。夏栽沟、冬栽背。 50*80*40 大小行。 90*25-30单行偏沟。(厘米)。注意事项:栽不埋叶、小水缓浇。夏季注意提前防治粉虱、防徒长。
三、生长与管理-光
番茄生长需要的条件是光、温、水、肥、气。这五个因子之间是相互联系并且制约的。特别是设施生产。
1.光照
新膜透光率80-85%,旧膜为40-60%;膜面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光照减少10-20%,棚架,压膜线,架材,覆盖物都会遮光,因此在冬季大棚光照的管理上要尽可能提高棚内的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
2.-温度
大棚温度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充足,可达40-50℃,棚内地温较稳定,10-20℃。拱棚内气温一般中间高,两边低,植株上部高,下部低(用途)。大棚温度管理主要通过通风换气和加温来进行。采用遮阳,能防止棚内气温过高。增温保温措施有:盖严棚膜,多层覆盖,增施腐熟有机肥等方式。
2.1温度基数
番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白天为20~28℃,夜间为15~18℃。当气温高达33℃时生长受到影响,达到40℃时停止生长,达到45℃时会发生高温危害。温度降到10℃以下生长缓慢,在5℃时停止生长。零下1~2℃番茄会被冻死,番茄生长最适地温为20~23℃,30℃以上或13℃以下生长发育缓慢。最高界线为33℃,最低界线为8℃,当地温降到6℃时,根系停止生长。番茄在结果期适温为白天24~26℃,夜间12~17℃。在果实着色期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着色不良。低于8度不能转色。13—23—33。
2.2温度管理要点:
在冬季管理上日温:25—26℃以上开始放风,20℃关闭风口。夜温:13—15℃,后半夜至次日晨最低,可控制在10—13℃ 。地温不低于15℃。保持温差,利于养分的运输和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3.湿度
空气湿度大,利于病菌的滋生和侵染。降湿措施主要有:滴灌、地膜覆盖,在初冬早春,以保温为主,少时多次放小风,浇水后要注意通风,早春不易放底风。低温时晴天中午浇水。土壤湿度大,低温季节容易发生根部病害(枯萎),高温发生茎基腐等。
4.肥
茄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应重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肥料应在栽植前7—10天施入,避免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对蔬菜秧苗的伤害。适量施肥,减少浪费,防止土壤盐渍化。增施微生物菌肥。番茄是喜钾作物。在结果期,氮、磷、钾在三种元素的需求比例是氮:磷:钾=1:0.3:1.8。
4.1肥料管理:
4.1.1冲施肥:第一穗果坐住后开始使用,中氮低磷高钾10—20公斤/次。注意Fe、Mn、Cu、Zn、Mg、Mo、微量元素使用。
4.1.2叶面肥:Ca、B.
二氧化碳肥:因通气不良使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低于100微升/升(自然二氧化碳浓度的30%)所以保护地应按时换气或者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上午太阳出来后使用,2点结束,与放风协调)
4.1.3叶面肥浓度:尿素1—2%,幼苗0.5%-0.8%;硫酸钾1-1.5%;磷酸二氢钾0.2-0.5%;锌0.1-0.15%; 硼 0.2-0.3%;钼0.05-0.1% ;锰0.05-0.1%;铁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