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果穗顶部没有籽粒称为秃尖,玉米秃尖一般在2厘米左右,长的可达3厘米。这直接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一般因秃尖可使玉米减产10~15%甚至更多,预防玉米秃尖主要有一下措施
首先要增施有机肥。
其次玉米拔节后加强中耕除草,培土,可保墒,增强抗旱能力,同时可加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抵抗不良气候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第三,当授粉受影响时,可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是在玉米吐丝期间,每天上午9~10时(待露水干后),用竹竿或拉绳震动雄花,要连续进行授粉2~3次,促使花粉散落,增加授粉机会,提高结实率,避免秃尖。
第四,与密度有关系,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蔽,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单株光合能力下降,个体发育不良,从而引起穗小、粒少、秃尖甚至空秆。应该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生理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中上叶片对光的要求,促进雌雄穗的发育,减少秃尖的发生。如大穗型或平展型要适当稀植,而中穗型或紧凑型可密些。
第五,与病虫害发生有关系,玉米的各种病害会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蚜虫不仅大量消耗玉米营养,而且分泌物严重污染叶面、雄穗和雌穗花柱,使玉米不能正常授粉结实而引起秃尖甚至空秆。
第六,及时防治玉米的病害和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