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是我国城乡居民喜欢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和钙、镁、铁、锰、锌、铜、硒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成分,其中磷的含量尤为丰富,维生素C的量远远高于西红柿,钙含量高于南瓜。因此,食用豇豆利于人们身体健康。
豇豆适应性强,露地、居室、大棚、温室中均可栽种,种植得法即可产生丰厚的收益,又能美化环境。
种好豇豆,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适期栽培。豇豆起源于热带,我国各地皆有栽培,具有耐热、怕冷的特点。种子发芽适温25~35℃,幼苗的生长适温30℃左右,抽蔓~开花结果期以20~28℃为佳,遇35℃及以上高温仍能结荚,但15℃及以下则生长缓慢。京津冀地区栽培,露地和棚室在夏季栽培最好,家庭居室栽种一般在5月~9月。
2.培肥土壤。豇豆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只要不在过于粘重和低洼潮湿的地块种植即可,一般在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最好,生产中要尽量避免重茬。豇豆对磷肥的需求相对较多,钾肥次之,氮肥最少。开花结荚前,根瘤尚未充分形成,固氮能力较弱,要供给一定的氮肥,但数量不宜过多。开花结荚期后,应多施磷肥和钾肥。家庭栽种,用优质壤土和人工配置的优质无土基质皆可。
3.培植根系。豇豆根系发达,有较强大的主根和较多的侧根吸收水分及营养,但再生能力较差,适宜直播或育苗带坨移栽。生长过程中不能过早覆盖地膜、不能小水勤浇、不能过度施肥,特别是氮肥。
4.引蔓整枝。豇豆茎蔓生,需要插支架或吊绳栽培。露地栽培,插高2~2.5m人字形架或X字形架;棚室或居家栽培,一般采用吊绳的方法辅助生长。豇豆引蔓上架,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按反时针方向进行,不要在露水未干或雨进行,避免茎蔓折断。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整枝,尽早将主蔓第一花序下的侧芽抹掉,有条件的也可将主蔓中、上部的叶芽摘除,即“打腰杈”,也可选将其中的强壮侧枝留一片叶子后摘心,在主蔓长到2.5米左右时摘心,以控制生长促花芽形成。
5.水肥管理。开花结果前,一般不追肥。第一次肥在第一花序豆荚坐稳时进行,结合浇水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结荚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通常每隔10天再次浇水追肥;豆荚盛收期,每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硫酸钾5公斤或草木灰40公斤。
6.防止病虫。豇豆主要发生病毒病、煤霉病、锈病、白粉病和蚜虫、豆荚螟、红蜘蛛等病虫害。生产上,发现发生病毒病的植株要尽早拔除并防治蚜虫等迁飞性害虫;栽培时,要合理密度不要贪密,要尽早引蔓整枝增加通风透光能力,要及时追肥浇水防早衰,要尽早采摘促生长;在满足食用安全间隔期的情况下,也可在下午喷施一些对应的高效低毒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