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林业产业的发展,立体种植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多采用单一种植林业,这一种植形式不仅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而且对太阳光能、大气降雨、空气二氧化碳等自然资源的拦截和利用率很低,土地产出效率很低。栽培适宜密度的树木,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把不同的生物种群按照生态学原理,合理地组合成能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肥和热量等自然资源的立体种植群体模式,让所经营的生物群体有足够的资源转化空间,使投入的能量和物质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经济产品,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经济效益意义十分重大。人工造林物种单一,密集集中,直接影响生物物种繁衍,影响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发展。开展林药间作,是符合当前生态需要,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具体实施,使森林资源在保护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如何充分利用林地空间,进行多层次的林药立体经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绿化器”,使能量物质转化及生物产量比单一纯林显著提高,这是施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综合开发林地经济的新技术措施。
发展林药间作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立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无公害药品行动”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重要一环。
林药种植模式是一种依赖天然或人工林分进行林下药材种植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其经营风险比传统的单一作物经营系统的风险要小得多,它能生产多种可售林副产品,由此带来稳定的财务收益,而此种系统本身具备的生态稳定性反过来又巩固了系统财务收益的稳定性。林药种植是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研究证实林药间作实现了一地多用,一地多收,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综合开发,为林区开展多种经营和农林脱贫致富,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新途径。
林下种植药材种类选择中药材与林木间作种植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适合当地自然、地理、气候以及林地生态环境条件生长的中药材种类。二是选择人工引种种植已获成功,栽培技术应易于掌握,容易推广应用的中药材种类。三是选择市场前景较好,产品有销路的中药材。四是注重名贵中药材与大宗药材相结合、长线品种和短线品种相结合的原则。五是林下种植药材与林上树种之间必须相互促进,不能相互排斥。六是林下药材种植忌连作,林下药材种植最好采取轮作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同时给予土地休养生息的时间。
林木一般栽种后需2~3年形成树冠,才能形成一定的荫蔽度,在这期间,合理套种茎秆低矮、株型瘦小、喜阳的中药材品种,可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效益。杨树第l~3年,在4~5m宽的行距中套种中药材白芍、金银花、桔梗等植株较小、喜阳的品种;第3~5年,随着树苗的长大,其4~5m宽的行距已形成较荫蔽的环境条件,可种植一些喜阴的中药材,如天南星等。5~7年后,树木可出售,加上每年收获的药材,效益是相当可观的。适合此模式栽培的林木有:杨树速生林网、果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