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王继良 344 阅读 2022-08-08 发布时间

    发生条件及规律:玉米茎腐病的侵染源为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中的病原菌,全生育期均可从根、茎基部、近地茎节处通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并在以上各处形成病斑,病原菌在组织内蔓延,最后到达茎基部,堵塞维管束,地上部得不到水分和营养而干枯死亡。

    腐霉菌茎腐病在高温多雨、土壤湿度大的地区容易发生。

    镰孢菌茎腐病在前期干旱,灌浆后遇雨的气候条件下易大面积发生。由于镰孢菌是小麦、玉米的共同病原菌,同时也是秸秆田间腐烂的主要菌落,因此,小麦玉米连作区、连续多年秸秆还田或免耕的地块发病较重。

    细菌性茎腐病多出现在雨后或田间灌溉后,低洼或排水不畅的地块发病较重。高温30~35、高湿是本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害虫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

    黑束病和全蚀病的流行和种子、土壤带菌量密切相关,温度25易于该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由于该病为全生育期侵入且后期发病的病害,所以,单纯的杀菌剂种子包衣或者拌种,效果均不理想。①目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的主要方法。②防治地下害虫减少伤口。③选择生物型种衣剂ZSB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用满适金种衣剂包衣也可降低部分发病率。④重病田避免秸秆还田,也可轮作倒茬。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