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菜用即把甘薯茎蔓顶端生长点以下长 10~15 cm 左右鲜嫩部分,包括甘薯的叶片、叶柄、嫩茎等部位作为蔬菜食用。与其他常用蔬菜相比,甘薯茎尖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多酚、黄酮、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以及矿物质,经常食用可起到防止便秘、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血脂、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保健功效。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检测,薯叶与菠菜、胡萝卜、芹菜、韭菜、南瓜等14 种常用蔬菜相比较,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VC、钙、磷、铁、烟酸及热量等13项营养成分,薯叶含量均居首位。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并誉其为“蔬菜皇后”、医学界更将其列为“抗癌蔬菜”。目前在日本、东南亚和我国台湾、香港以及部分南方地区的蔬菜市场上,菜用甘薯属畅销的保健蔬菜,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热带地区菜用甘薯可被全年收获,其茎叶在一个生长周期能收获数次。因此,菜用甘薯的年产量比许多其他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叶用蔬菜高出许多。此外,菜用甘薯是为数不多能够种植在热带季风季节的蔬菜,甚至在海啸、洪水和台风过后,成为一些国家唯一可食用的蔬菜。因此,种植菜用甘薯是解决发展中国家蔬菜短缺最有效的方法。在菜用甘薯的育种研究方面,国外起步较早,育成了一批品质优、口感好的优质专用品种。如日本育成的叶柄菜用甘薯品种‘农林48号’,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关东109’、‘翠王’及紫心甘薯品种‘川山紫’等。韩国也育成了一批绿色茎尖、紫色茎尖的菜用甘薯品种。其栽培方式也较成熟。以韩国为例,一般于每年的2月开始在温室里扦插,2个月后开始采收,每隔10 d采摘1次。基肥用量是氮肥120 kg/hm 2,磷肥70 kg/hm 2钾肥90 kg/hm 2。每次采收后追施氮肥 30 kg/hm2。
我国台湾地区对于菜用甘薯的育种研究起步较早,育成的品种从早期的‘台农2号’、‘台农68’、‘台湾CN1367’到现在大面积推广的‘台农71’等。我国大陆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重视菜用型甘薯品种的选育,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和福建省龙岩市农作所通过有性杂交方法分别育成了优良的茎尖菜用品种‘福薯7-6’、‘食20’和‘福薯18’,这些品种嫩稍翠绿色,茸毛少,腋芽再生力强,植株生长势旺,经济产量较高,熟食品质较好,适口性强。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从亚洲蔬菜发展研究中心的甘薯菜用品种中,筛选出能在长江流域结薯块的变异后代,定名为‘宁菜薯1号’、‘宁菜薯2号’、‘宁菜薯3号’,并通过有性杂交方法选育出兼菜用型品种‘宁R97-5’。南京市农科所利用‘食20’、‘蒲薯53’、湛江菜用‘红头’、‘商52-7’等一批茎尖含水量高的品种,进行有性杂交,选育出‘菜用99-1’、‘99-2’、‘99-3’等优良菜用甘薯新品系。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利用湛江菜叶和广州菜叶进行有性杂交,选育出‘广薯菜1号’、‘广薯菜2号’和‘广薯菜3号’等菜用甘薯品种。目前,菜用甘薯育种研究多集中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菜用甘薯品种选育尚处于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