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芽枯病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豌豆芽枯病

    植保研究所 杨金库 360 阅读 2022-07-11 发布时间

    症状 又称湿腐病、烂头病。主要为害株端25cm幼嫩部位,初呈水渍状,在高湿或叶面结露条件下迅速扩展,呈湿腐状腐败,致茎部折曲。干燥条件下或阳光充足时,腐烂部位干枯倒挂在茎顶,夜间随温度下降湿度升高,病部又呈湿腐状。荚染病荚的下端蒂部先染病,初呈灰褐色湿腐状,后病荚四周长有直立的灰白色茸毛状霉层,中间夹有黑色大头针状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豆荚逐渐枯黄,病荚由蒂部向荚柄扩展,湿度大时可见许多半荚内有长灰白色茸毛半枯黄的豌豆,健部仍保持绿色。

     

     

     

     

    病原 Choanephora cucurbitarum(Berkeley et Rav.)ThaxterChoanephora mandshurica(Saito et Na8amoto)Tai称瓜笄霉和茄笄霉,均属接合菌亚门真菌。C.cucurbitarum孢囊梗直立在寄主上,无色透明,无隔膜,不分枝,顶端膨大成大头针状孢囊,孢囊上又生许多小分枝,小分枝末端膨大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大孢子囊直径4050flm,小孢子囊生在球状孢囊上,小孢子囊大小1314×1112(μm),小孢子囊含25个孢子,多为3个,大小1013×58(μm),多为单胞,柠檬形至梭形,褐色或棕

     

    褐色,表皮具纵纹。该菌寄生性弱,除为害西葫芦、黄瓜、冬瓜、双豆、烟草;辣椒外,还可侵染甘薯等。C.mandshurica大小孢子囊都产生,多生在同一菌丝上,大孢子囊生在直立不分枝的孢囊梗顶端,主轴顶端呈双叉状分枝,孢子囊直径3060u4m,孢囊孢子两端各具一束纤毛。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的花器和果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产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侵染豌豆的花和幼果。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该菌腐生性强,只能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棚室保护地栽植豌豆,遇有低温、高湿条件或浇水后放风不及时、放风量不够及日照不足、连续阴雨,该病易发生和流行。露地豌豆该病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结英期植株茂密程度、雨日的多少和雨量大小、阴雨连绵、田间积水等情况。生产上栽植过密,株间郁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豆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2)采用高畦栽培、合理浇水,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应及时摘除残花、病荚,集中深埋或烧毁。(3)开花期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或克抗灵或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69%安克·锰锌1000倍液。

    豌豆芽枯病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