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早春天气变化和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小麦群体结构、防治病虫草害、预防气象灾害。提早做好春季管理,促进弱苗转化升级,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增加春季分蘖、弥补冬前不足,促进分蘖成穗和穗分化,攻穗数、保粒数、增粒重。应该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施肥管理
立春后,温度的也会回升,第一件事就是要施肥管理,使弱苗转为壮苗,让幼苗更加健壮的生长。当地温稳定在5摄氏度以上,就要进行施肥管理,麦苗越弱,越要尽早。施肥后干旱的土地,及时浇水,促进幼苗发根,加速其生长,提高小麦的分蘖成穗率。
2、喷施除草剂
田间的杂草及时铲除。要根据杂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具有内吸作用的除草剂品种有更好的除草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给小麦打药,在返青期就要及时完成。进入拔节期后,就不能再打除草药物了。
3、防治病虫害
随着温度的回升,纹枯病、根腐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都是小麦最容易发生的病虫。定时观察植株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病虫害,应该立即喷洒除菌剂,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来使用,控制好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4、预防倒春寒
春季小麦发生最多的就是倒春寒和晚霜冻害,小麦拔节期后,抗寒能力就会下降,严重时,会直接导致严重的减产。所以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案。一旦发生倒春寒,及时浇水,减轻降温对麦田的影响,把灾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