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俗称:芸豆、架豆、扁豆等,是我国城乡居民喜欢食用的主要蔬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物质。其蛋白质、钙、铁、B族维生素的含量高于鸡肉,具有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脂肪吸收、减肥、缓解慢性疾病的功效。因此,经常食用菜豆利于人们身体健康。
菜豆适应性强,露地、居室、棚室均可栽种,种植得法可产生丰厚的收益,还能美化环境。
种好菜豆,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 适期栽培。菜豆,具有喜温、怕热、不耐霜冻的特点。种子发芽,适温20℃~25℃,低于8℃、高于35℃发芽受阻;幼苗生长,适温18℃~20℃,低于8℃易受冷害;开花结荚期,适温20℃~25℃,低于15℃、高于27℃经常出现落花落荚现象。菜豆属短日照蔬菜,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有"四季豆"之称。但京津冀地区,夏季炎热,建议不要栽培。露地种植,我市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或8月份播种;家庭居室,全年均在栽培;棚室栽培,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下旬或9月上中旬播种。
2. 培肥土壤。菜豆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多数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获得丰产或美观,还需选用土层厚、排水好的肥沃壤土,尽量不要在排水不良的粘土上种植。家庭栽种,可用普通土壤,也可用人工配置的无土基质栽培。菜豆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多,底肥要足,开花结果时要适时追肥且防止缺水或长时间积水,雨后存水要尽早排除。整地时,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50公斤、硼砂1公斤做底肥。
3. 培植根系。菜豆根系较发达,有较强大的主根和较多的侧根吸收水分及营养,但再生能力较差,除采用穴盘育苗或营养钵育苗以外一般不移栽、不分苗。
4. 及时中耕。菜豆出土后至上架前一般中耕2~3次,目的是清除杂草、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展。中耕时,距根系近处要浅防止伤根,远离根系之处应深一些。
5. 引蔓上架。露地栽培,在菜豆甩蔓后尽早将茎蔓人工导引到高2.5米左右高的竹木结构的人字架上;棚室栽培和居家室内种植,一般用吊绳方法引蔓向上生长。
6. 适当追肥。菜豆结荚期,一般追肥2~6次,每次亩施高氮高钾型优质三元素复合肥10~15公斤。
7. 病虫防治。菜豆的主要虫害是蚜虫,主要病害是锈病、炭疽病,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及时喷施高效低毒农药。
8. 适时采收。菜豆嫩荚,一般开花后8天~10天左右采收,每天采收1次或隔天采收1次均可。采收间隔过长,豆荚的品质及商品性会变差,还会引起落花、落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