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基腐病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豌豆基腐病

    植保研究所 杨金库 396 阅读 2022-05-05 发布时间

    豌豆基腐病又称豌豆立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种子染病引起烂种,幼苗茎基部或根颈部变为褐色至红褐色缢缩、腐烂。子叶染病在子叶上产生红褐色近圆形病斑。茎基部和根颈部染病产生红褐色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后病部逐渐凹陷,当扩展到绕茎一周后,病部收缩或龟裂,致幼苗生长缓慢、折倒或逐渐枯死。湿度大时长出浅褐色蛛丝状霉。

    病原Rhizoctonia solani Kuhn称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苗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u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57(μm)。此外,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 Hesse,也可引起基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或反季节栽培易诱发本病。该菌除为害豆类外,还可侵染瓜类、茄果类、白菜、油菜、甘蓝等。

    防治方法 

    (1) 选用红花豌豆、内软1号、豌豆苗(龙须菜)等耐寒品种。

    (2) 选择排水良好、向阳的场地育苗,采用无病土作床土,如用旧哇育苗,床土要充分翻晒。

    (3) 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适当施入石灰以调节土壤酸碱度自微酸性至中性,石灰施用量据土壤pH确定,一般667m2菜施100kg

    (4) 加强苗床管理,做好苗床保温工作,防止低温、寒流侵袭。白天在幼苗不受冻的前提下,尽量多通风换气,促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苗床浇水要看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确定,严防大水漫灌,避免床内湿度过高。

    (5) 提倡施用移栽灵混剂,该剂杀菌力强,且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对不良条件抵抗力。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混合发生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每m223L。视病情隔7101次,连续防治23次。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