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技术要点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技术要点

    赵春霞 2766 阅读 2021-12-24 发布时间

    1.选择适宜机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可选择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2BMZJ-4型玉米大豆施肥播种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可选择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2BYSF-2型玉米大豆施肥播种机,或选择当地与之相匹配的机型。

    有机收条件的地方采用机械收获,无条件的地方采用人工收获。玉米和大豆分别选用郑州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4YZ-2450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和4LZ-1.0型自走式大豆收割机。

    2.选择适宜品种。玉米选用紧凑或半紧凑,株高在270 cm以下的耐密、抗逆高产良种;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高产良种或地方品种。玉米大豆品种选择都要适宜当地生态区域,播种前必须精选种子,去除杂粒、病虫粒、瘪粒,确保种子质量。

    3.扩行距缩株距。采用宽窄行种植,玉米宽行160或180 cm(东北或黄淮海),窄行40 cm,玉米宽行内种2行大豆,行距40 cm,大豆行与玉米行的距离60或70 cm(东北或黄淮海)。适当缩小玉米、大豆穴距,使带状复合种植玉米或大豆的密度与净作密度相当。玉米单粒穴播,大豆双粒穴播,玉米亩有效株数应达到3800株(半紧凑型)~4400株(紧凑型),玉米穴距控制在10~12 cm;大豆亩有效株数应达到7500~9000株,大豆穴距控制在10~12 cm;大豆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偏稀,反之适当偏密。

    4.干拌种。玉米采用包衣种子。大豆在播种前采用烯效唑干拌种,每1kg种子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0~12mg在塑料袋或不锈钢盆中混匀拌种。

    5.适墒播种。东北、西南、西北等春播玉米间作大豆生产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提早播种;黄淮海夏播玉米间作大豆生产区在前茬作物(如小麦)收获后及时抢墒播种;西南春玉米套作大豆区玉米可适当早播,大豆在6月上中旬及时抢墒播种。播前调节土壤湿度以保障播种机正常工作,一般土壤湿度应控制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5%~65%。土壤含水率过低应在播种前2~3d灌水或待降雨后及时抢墒播种。采用播种机播种时,利用标尺等工具控制好带宽,防止带宽走行、加大,确保一播全苗。

    6.保苗补苗。播后一个月内,采取多种措施保苗补苗。一方面要浇水防旱,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播后浇一次水,播后未及时下雨的地方也应在播后3~5天浇水一次;没有水源的地方则应根据小麦收获后的土壤墒情适时播种,保证播种-出苗期土壤湿度相当于田间持水量75%~95%。另一方面要排涝防湿,苗期雨后及时排水,保证出苗-分枝期土壤湿度在田间持水量的60%~75%。

    7.科学施肥。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以高效生物有机复合肥为主,两作物肥料统筹施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玉米底肥亩施纯N 7~9 kg、P2O5 8~10 kg、K2O 7~9 kg,施于玉米窄行中间,玉米大喇叭口期亩追施纯N 8~10 kg,靠近玉米行15~30 cm施肥。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用等量的玉米专用控释肥。切记大豆底肥不需要单独施用氮肥,花期追肥视植株长势而定,亩施纯N 2~3 kg。

    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底肥亩施纯N 5~7 kg、P2O5 6~8 kg、K2O 6~8 kg;玉米追肥和大豆用肥在大豆播种时通过施肥播种机同时施用,每亩纯N 7~9 kg、P2O5 3~5 kg、K2O 3~5 kg;玉米收获后或大豆初花期,根据大豆田间长势每亩追施纯N 2~3 kg。

    8.控旺长。对生长较旺的半紧凑型玉米,在10~12展开叶时,每亩用40%玉米健壮素水剂25~30 g,兑水15~20 kg,均匀喷施于玉米上部叶片。对生长较旺的大豆,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每亩用24~48 g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15~30 kg均匀喷施茎叶。

    9.除杂草。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采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每亩用50%乙草胺150~200 ml,或100~120 ml90%乙草胺混50~70 ml 72% 2,4-D丁酯,兑水15 kg均匀喷雾;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可在大豆播种前每亩用25%百草枯乳油80~100 ml,兑水15 kg在田间空行均匀喷雾,玉米收获后每亩用大豆专用除草剂5%精喹禾灵乳油25ml,兑水15 kg均匀喷雾除草。

    10. 防治病虫害。玉米除按各生态区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外,还应加大对玉米、大豆共生期间玉米害虫的防治,以减少对共生大豆的影响。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撒施或丢窝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或杀虫双大粒剂在有虫株上心叶内撒施防治玉米螟;花后用井冈霉素喷秆或人工剥去病叶防治蜗牛、纹枯病。大豆播种前每亩地撒2~3kg毒辛(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大豆出苗后7天、14天施药预防豆秆黑潜蝇(根据发生的严重程度选择防2~3次),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分枝期防治根腐病,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l00 g兑水15 kg茎叶喷雾;结荚鼓粒期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每亩喷施1%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稀释液或50%倍辛硫磷1000~1500倍稀释液。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