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质选择
选择栽培基质一般要以当地资源为主。
以菌康作为主要原料,配以珍珠岩、蛭石、炉渣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作为栽培基质。菌康(4-6mm)50%,珍珠岩(2-4mm)30%,炉渣10%,蛭石(2-4mm)10%。使用前15天将基质堆25厘米厚,喷湿盖膜以消毒灭菌,然后每平方米基质中加入10 公斤饼肥,混匀后即可填槽。
二、定植前准备
采用基质曹种植。按照温室内种植长度,每垄间距1.5m。沟式基质栽培槽挖一个宽0.3m、深20cm沟,作业道宽1.2m、在沟内铺上1.2m幅宽的内黑色、外银灰色的双色膜,并在沟底中间部位的膜上安放直径6分粗打有小孔的硬塑管并包裹双层窗纱再向沟内填上基质,安上滴灌管,并用铺在沟内的塑料薄膜将基质包上。每栋温室根据温室长度制作栽培槽数。6分管将渗出液排出到主回收管道(直径50mm),该回收主管通入回水桶中。营养液供给采用回收循环利用模式。
三、基质栽培灌溉设施
采用滴灌或微喷形式进行灌溉,灌水设施在棚内建蓄水池,单个/群体温室建成独立的灌水系统,棚内主管道及栽培槽内的滴灌带/微
喷带均可用塑料管,槽内设滴灌带1-2根。
四、水肥系统
肥料配成营养液,采取供给回收循环利用模式进行,设备选取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根据EC、PH值调整营养液比例浓度,对多余营养液进行循环利用。
五、栽培管理
1、定植:定植前将基质翻匀整平,大约浸灌栽培槽,并浇一次水,使基质充分吸水。水渗透后按每垄双排呈品字形交叉种植,扒坑定植,基质要略高于苗坨,株距30cm。定植后,进行浇水,栽后浇小水。一般根据番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自动浇水施肥,按需供给。植株管理与一般栽培相同。
2、肥水管理:一般定植3天后浇一次水,保持基质湿润,缓苗后勤浇水,两天一次,阴雨天视情况;定植15天后开始追肥,以后每浇两次水浇一次营养液,营养液一是配淡液,浓度千分之一左右,浇水同时用肥。二是配浓液,浓度在千分之二以上,浇三次水浇一次营养液。水肥均由控制设备完成,根据上述肥水用量,选择浇水施肥模式,设定好时间即可完成整个施肥过程。
3、温度光照管理:定植后,白天温度24-26℃,夜间16-18℃。坐果后白天26-28℃,夜间13-14℃左右,严冬季节棚温可短时达到30℃,但不可通大风。严冬过后,恢正常温度管理。
d整枝与吊蔓:整枝时只保留主轴生长结果,摘除全部叶腋内的侧枝,侧枝10-15厘米时打杈。 6-7叶时吊蔓,绳上部固定在棚架铁丝上,下部系在茎基上。茎蔓与吊绳相互缠绕以保持直立生长。
4、保花保果与疏果:早晨8-10点钟用10%- 15%的2,4-D或25-35%番茄灵蘸花,以提高坐果率。每株根据品种留3-5个果为宜,其余花果及时疏除。
5、病虫害防治:基质栽培番茄基本杜绝了土传病虫害,尤其是避免了线虫的危害。其地上部病虫害与土培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