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菌是引起蔬菜病害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因有性阶段产生卵孢子而得名。卵菌的寄生范围很广,几乎所有蔬菜上都有卵菌病害。卵菌破坏性强、为害性大、发展迅速,由卵菌引起的蔬菜病害大多较难防治。引起蔬菜病害的主要是腐霉属、疫霉属、霜霉菌和白绣属,霜霉菌又包括假霜霉属、霜霉属、盘梗霉属等。其中,霜霉菌和疫霉属引起的病害潜育期短、再浸染次数多、发病迅速,易造成病害流行,导致蔬菜生产的严重损失。
主要卵菌病害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棚室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卵菌病害对蔬菜生产的为害也日趋严重。为害棚室蔬菜生产的主要是卵菌中的腐霉属、疫霉属、霜霉菌。由卵菌引起的各中病害都是危害性很强的种类,虽种类不多,但发病迅速、传播快、为害重。
1.猝倒病
主要为害幼苗,多从茎基部感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成“由点到面”方式扩展。也能引起烂种或烂芽。
该病多数由瓜果腐霉引起,少部分为刺盘腐霉和疫霉。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靠雨水、灌溉传播。病菌在土温15-16℃时繁殖最快,适宜发病地温10℃,故早春发病重。浇水后积水处或薄膜滴水处,最易发病而成为发病中心。
2.绵腐病
主要为害成熟期的瓜果,病部初呈褐色水浸状,后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厚的白色绵毛。
病原菌主要是瓜果腐霉、终极腐霉等。病菌以卵孢子在表土层越冬。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和土壤耕作传播。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利于发病。
3.疫病
疫病危害性很强。可侵染叶、茎、根及果实,受害部位产生黑褐色水渍状腐烂斑。
疫病病原种类很多,卵菌、真菌、细菌引起的病害都有称为疫病的,以卵菌为主。由卵菌引起的疫病主要有茄果类晚疫、瓜类疫病等。病原菌以菌丝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里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发病温度范围为5-37℃,最适20-30℃。雨季及高温高湿发病迅速。
4.疫霉根腐病
由疫霉菌引起,侵染茎基部或根部,产生水浸状褐斑,逐步扩大凹陷。病原菌特点与卵菌疫病基本相同。
5.绵疫病
主要为害果实。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为水浸状圆斑,稍凹陷,果肉变褐腐烂,易脱落,如茄子“掉蛋”。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茂密的“白毛”,病果落地很快腐烂。
该病主要由辣椒疫霉、烟草疫霉、茄疫霉引起。该病原菌喜高温高湿,发育适温30℃,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传播。重茬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密植、通风不良或棚膜滴水,易诱发本病。
6.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片染病,在太阳下可看到透明水浸状斑。后病斑变黄扩展,受叶脉限制成明显的多角形病斑。天气潮湿时在病斑的反面会长出较茂密的灰黑至紫灰色的霉层,是识别霜霉病的重要特征。
霜霉菌包括假霜霉属、霜霉属等,假霜霉属引起瓜类霜霉病,霜霉属侵染十字花科。春末和秋季该病发生最普遍。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蔬菜上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原菌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
7.白锈病
白锈病在棚室蔬菜上发生很少,这里不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