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锈病
担子菌中几种锈菌寄生在小麦上所引起的病害。受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主要病状表现为叶子或秆上出现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粉泡状病斑。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1%的绿亨一号或种子重量0.3%的绿亨2号或3号拌种;发病初期可用绿亨30%苯醚甲环唑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每10天再喷一次;在小麦出苗后当病叶率达到10%时,可选择绿亨250g/L丙环唑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或戊唑醇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2小麦全蚀病
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秋苗期即能侵染,出苗后20~30天是侵染高峰期。对于过去发生过全蚀病的地块,尤其要注意。在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1%的绿亨一号或种子重量0.3%的绿亨2号或3号拌种;出苗后发病地块可用绿亨2号700~800倍液喷洒或淋湿,或用绿亨一号3000~5000倍液灌根或淋湿,或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
3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从秋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使之变为褐色,并向上发展,在基部l~2节的叶鞘上形成许多椭圆形病斑,病斑腐烂后残留在维管束组织,严重时可造成死苗。可于发病初期选择绿亨田清清240g/L噻呋酰胺1200~1500倍液或叶纹苏45%己唑多菌灵悬浮剂600~1000倍液或每亩用20~30ml250g/L丙环唑乳油兑水喷雾。
4小麦霜霉病
小麦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黄化萎缩病。感病植株矮化,叶片淡绿或有轻微条纹状花叶。分蘖稍增多。该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在小麦播种出苗期避免田间积水,提高整地和播种的质量,以增加土壤的排水和通气性,促进麦株的迅速生长。在麦田发病初期喷洒绿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可有效防治小麦霜霉病。
5麦蚜
蚜虫除直接危害小麦造成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小麦齐苗后,特别是在黄矮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要积极做好田间调查和防治工作,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达到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效果较好的药剂和使用方法如下:26.5%敌畏·吡虫啉1000~1500倍液;绿亨103 8%丁硫·啶虫脒500倍液;20%啶虫脒可溶粉剂5000~7500倍液;绿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10000倍液;绿亨101 28%甲氰·辛硫磷750~1000倍液。喷雾使用。
6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
(1)药剂拌土:可用绿亨5%毒·辛颗粒剂750g1~2包拌5~10kg细泥沙均匀撒施或播种时沟施、穴施。
(2)浇药水:每亩可用20%氯氰·毒死蜱乳油90~120ml兑水50kg喷湿地表或用45%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顺根浇灌,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
(3)撤毒饵:用麦麸或饼粉5kg,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毒死蜱乳油100g,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2~3kg,对蝼蛄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7土蝗和蟋蟀
近年来,这两类害虫发生量很大,常危害早播麦苗,可用45%毒死蜱乳油或200g/L丁硫克百威乳油50g,拌炒香的麦麸5kg,加适量水拌匀,配成毒饵,每亩撒施4~5kg诱杀或20%氯氰·毒死蜱乳油或522.5g/L氯氰·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