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形栽培技术是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的树形创新,定植当年,促进主干延伸生长,促进副梢充分发生,采取以氮为主的薄肥勤施保证营养供应。在主干上离地面50cm处需要培养牵制枝,以下副梢抹除,一般选择西南方向的枝条,通过摘心促发二次枝完成牵制枝的培养,目的是牵制上强,主干下部不易光秃;主干高度50cm以上的副梢要及时进行摘心控长,避免副梢生长过粗过大影响上部副梢的发生,促使副梢靠近主干分枝,缓和生长势,促进花芽分花。这是主干形栽培的成败关键。
新植桃苗成活后会发出3-4个新梢,当新梢长到20-30cm时,选择一个生长旺盛、直立的作为主干培养,并绑缚在支柱上。其余2-3个新梢在基部留2-3片叶摘心。对主干上30 cm以下新梢(萌蘖)应及时抹除。(当主干上的一次副梢长度达到20厘米时,在基部留2-3个叶片进行摘心,可长出1-2个二次副梢,其上的腋芽一般都可形成花芽,成为第二年的结果枝)。摘心时应按副梢生长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进行,一般需要3次左右,6月份是摘心的重点时期。
为抑制副梢生长过旺过长,可用拉枝的方法,使直立的副梢转变成水平状态(角度开张至90-95度),经处理后,大多数副梢会缓和生长,花芽形成也好。也可以在新梢长到20 cm以上时,采取副梢基部扭枝或拿枝等办法缓和生长势。9月中旬后可进行定枝修剪,每株留30~40个缓放枝,骨干枝粗0.5~0.8 cm,并使其分布均匀,不重叠、不交叉、不轮生。
经过一年的生长,树高一般可达2米左右,但尚未达到计划高度,因此管理重点仍然是培养树形,同时要适当地结果,否则会造成树势过旺扰乱树形,但过量结果又会影响主干延伸和上部副梢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除了继续搞好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外,对树体的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继续促进主干的直线延伸,其高度应超过计划高度50厘米左右,如果计划高度是2.5米,即让其延伸到3米之后,再通过挂果实现缓和树势,树势缓和后,逐渐落头降低高度。
经过二年的精心管理,树高一般可达3米左右,其后的管理要围绕稳定树势,更新结果枝组为重点,树高达到3米后,要让主干顶部结果,这样长势会缓和,此时回缩,但不会冒条徒长,也可持续挂果几年后,再行落头,降低高度。随着树龄的增长,要逐渐更新枝组。修剪措施上一是以疏枝为主,疏除竞争枝、强旺枝、过密枝,中心干单轴延伸,控制上强,保持上稀下密,结果主枝与主干的粗度比分别控制在1∶(3-4)、结果枝组与主枝的粗度比分别控制在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