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对身体非常有益。但红薯怕冷,冬季极易冻坏。冬天里红薯怎么保存呢?
1.贮藏前的要求
在田间,红薯薯块的膨大期气温必须在20℃以上。低于15℃,红薯停止生长。因此,气温降到15℃时,是红薯的最佳收获期。收获过早,气温过高,收后不能及时入窖。收获过晚,易受夜间低温的冻害,增加贮藏难度。
收薯时要轻挖、轻运、轻放,以防断伤后遭病原菌侵染而导致腐烂。采收后的红薯应立即进行伤口愈合处理。即在气温30~35℃、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放置4~6天,并要保持足够的通风。此项工作最好在红薯贮藏地进行,以防第二次搬动,再造创伤。
2.贮藏条件
2.1温度红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0~14℃,温度过低会遭受冷害,使薯块内部变褐变黑,煮熟后有硬心并有异味,而且后期极易腐烂。温度过高,薯芽开始萌动、糠心,加速黑斑病和软腐病的发展。
2.2湿度当窖内湿度低于80%时,薯块内的水分便往外蒸发,致使薯块脱水、萎蔫、皱缩、糠心,食用品质下降。相对湿度超过95%时,则薯块退色褐变,病原菌繁殖,腐烂率上升。红薯入窖时含水量如超过70%,应敞窖通风,排湿降温。红薯块在田间受水渍3天以上的,只能用来喂猪或制粉,不可窖贮。
2.3含氧量 空气成分薯窖内的含氧量不得低于4.5%,否则易导致薯块缺氧呼吸,轻则丧失发芽力,重则缺氧“闷窖”,造成窒息性全窖腐烂。
3.贮藏方式及管理措施
井窖贮藏法北方严寒地区多用此法。上部似井,井口直径1米,深度3~5米(视寒暖程度而定)。当深度决定后,再往两侧扩挖筒穴,按水平方向往前挖,宽1米,高1.5米。挖进1米后改挖成贮藏室。贮藏室的大小视贮藏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空间可贮250~300公斤红薯。井底需垫黄沙。井口应高出地面30厘米。红薯装入贮藏室七成满即可。采用井窖法,人员下井时需注意防止井内二氧化碳窒息。
具体操作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采用旧窖的,必须严格消毒,或将老窖壁陈土刮掉2厘米厚;在管理期间,温、湿度不可频繁突变;定期检查薯窖,特别是天气突变时;薯块入窖前,用红薯保鲜剂浸泡或喷洒在红薯上,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发生。
用井窖贮藏红薯,既简单方便,又安全可靠。用此方法贮藏的红薯,保鲜时间可达6个月以上,红薯完好率可达95%。
具体操作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采用旧窖的,必须严格消毒,或将老窖壁陈土刮掉2厘米厚;在管理期间,温、湿度不可频繁突变;定期检查薯窖,特别是天气突变时;薯块入窖前,用红薯保鲜剂浸泡或喷洒在红薯上,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发生。
用井窖贮藏红薯,既简单方便,又安全可靠。用此方法贮藏的红薯,保鲜时间可达6个月以上,红薯完好率可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