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苹果着色的关键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促进苹果着色的关键技术

    15975 阅读 2017-01-04 发布时间

     

    1.科学修剪
        拉枝、吊枝 从夏末开始,通过拉、吊方法,拉开主枝与主干角度,并保持一定主枝间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
        疏枝、剪梢  8月下旬至9月上旬,疏去背上和树冠外围的徒长枝及过旺、过密的挡光枝,轻剪秋梢上部幼嫩瘦弱部分,抑制秋梢生长,增加树体储藏养分,促进上色。
    2.平衡追肥
    2.1控氮、增钾  "无氮不大、无磷不红、无钾不甜"这是我们多年的实践共识。土壤中和叶片中氮素过多,果实底色发绿、面色暗淡,所以7月中旬以后,一般不宜再大量追施氮肥。最好追施三元复合肥或硫酸钾复合肥,氮钾比在1.2:1左右,采前40~50天禁用氮肥,重点追施硫酸钾纯钾肥,增糖增色。
    2.2 补钙采收前30~40天,喷2~3次氨基酸复合肥和单一钙肥,钙肥一般选用CA2000钙宝和美林钙,使用浓度300~400倍为好。对套袋苹果,可在套袋前喷一次氨基酸钙(或腐殖酸钙)和氨基酸复合肥(或腐殖酸复合肥),防止水心病、苦痘病及痘斑病等缺钙症发生。
    3.科学供水   
    成熟前灌水十分重要,应小水勤灌,防止大水漫灌,大水漫灌会促使秋梢旺长,对果实增糖上色不利,但缺水会影响果实膨大,干湿交替会造成果实萼洼、梗洼处裂果,所以采前40~60天,应频灌、浅灌,最好是喷灌、滴灌、微喷灌或傍晚时喷水,保持比较稳定的土壤和空气湿度,这样既可促进果实上色,又可避免裂果,也不至于引起秋梢旺长。
    4.防病保叶   
    6月上旬至7月中旬高温干旱,红蜘蛛、鳞翅目害虫、叶斑病危害猖獗,不少苹果叶片大部分变色、脱落,既影响当年果实着色和品质,又影响花芽质量,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高湿,是苹果早期落叶病、轮纹病发病高峰期,所以要高度注意病虫害防治加强保叶工作,建议喷一次25%灭幼脲三号2000倍+10%世高2500倍,也可选用多抗霉素、代森锰锌、戊唑醇等新优农药。
    5.果实套袋与摘袋   
    套袋于花后35~40天进行,宜用双层果袋,这是保证获得优质商品果的关键。果实在袋内生长90天左右,分两次摘袋。高海拔地区果实着色快,可在果实正常采摘前15~20天摘外袋。低海拔地区果实着色慢,可在果实正常采摘前20~25天摘外袋。先摘除外袋,3~5天后摘除内袋。最好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摘袋,晴天摘袋应在9:00~11:00和15:00~18:00进行,严防高温时段除袋,防止日灼发生。
    6.摘叶转果
    6.1摘叶采果前20~30天,先将果实周围20厘米范围内的遮光和贴果的叶片摘除,过一周再摘除果实周围的挡光叶,摘叶时要适时、适度,过早、过多会使果面受到日烧,颜色绛红,摘叶量控制在全树叶量的25%以内,分2~3次进行,一般可增加着色面15%左右。
    6.2转果等果实阳面上色后,再将果实阴面转向阳面,为防止果实转动后复位,可用透明胶布将果实与周围枝条粘着固定,等阴面上色后再将果实转动使背阴面转向阳面,反复2~3次使果实全面均匀着色。
    7.铺反光膜    可在采前25~30天树下铺反光膜,改善树冠内部和下部的光照条件,突出解决果实花萼部位及内膛果、中下部果实上色,果实应距反光膜0.8~1米,以防果实烧伤。
    8.科学采收    “个大、色艳、形正、肉黄”是优质果的四大特征。为了科学采收,采取"一观察二推算三验证"办法,确定最佳采收期。一是观察种子是否变为深褐色,果实底色是否由绿变黄;二是根据果实生育天数推算,如红富士生育期180天,粉红女士185天,皇家嘎拉140天等;三是通过淀粉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测定,最终确定最佳采收期。谨防果实早采,降低苹果品质。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