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特点
在大姜上发生的蓟马多是黄蓟马,它的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使被害嫩叶变硬缩小,嫩芽和嫩叶卷缩,扭曲成“马鞭状”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受害严重的可导致叶缘或叶尖干枯,植株生长缓慢。黄蓟马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份为发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危害。
2.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收获大姜后及时清理田间地头的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或若虫,减少越冬蓟马基数。早春铲除沟边地头的禾本科杂草,清除蓟马早期寄主,减少虫源。另外,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大姜壮苗健苗,增强抗逆性,减轻危害。
2.2 物理防治 利用蓟马对蓝色敏感的特性,采取蓝板诱杀。每亩地使用30*40 cm 的蓝色粘板20~25块(根据虫情密度适当安排篮板数量),高出作物上部15-25厘米,在田间均匀插放,诱杀蓟马成虫。
2.3 化学防治 结合浇水和冲施液体肥料,每亩大姜浇灌1.8%阿维菌素1kg或40%辛硫磷2kg药液,有效杀灭潜入地表的3、4龄若虫及初孵成虫。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杀灭成虫和1、2龄若虫。为提高防效,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在喷雾防治时,应全面细致,减少残留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