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 适于大棚栽培的葡萄品种有京亚、京秀、凤皇51、京优、乍娜、巨峰。这些品种休眠期短,丰产性强,耐高温,耐贮运,果实发育期短,长势中庸,抗病,便于管理。
2.定植建园 选用一年生健壮扦插苗,要求有20根以上主侧根,根长在15厘米以上,茎粗1厘米以上,有4-6个饱满芽。定植密度因品种、立地条件、整形方式而异。一般行株距为1.2-1.5米×0.5米,亩定植1000株左右。定植沟一般深、宽各50-80厘米,挖沟时表土与底土分开放,然后先回填表土,再填底土,分层施入有机肥,亩施4000-50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
3.当年管理(1)整形修剪。一般采用独龙干整枝法,在定植苗萌芽后只留1个主蔓。定蔓的原则是留下不留上,留强不留弱,对多余的芽全部抹除。当主蔓新梢长到8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心,以后每长30厘米摘一次心,副梢留1-2片叶摘心。及时立杆绑蔓,一般30-40厘米绑一次,及时摘除卷须。(2)加强肥水管理。苗木成活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提苗,秋季宜多追磷钾肥,同时进行叶片喷肥,注意做到少量多次。9月份开始早施基肥。生长季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同时注意雨季排水。
4.扣棚 葡萄从落叶开始休眠,一般2个月左右完成自然休眠,完成自然休眠后便可扣棚升温。一般在升温前顺行灌一次透水,覆盖地膜保墒,然后升温。
5.棚内温度管理 棚内温度应逐渐提高:(1)发芽前:白天温度15-18℃,夜间5-6℃;(2)发芽至开花前:白天18-20℃,夜间6-7℃;(3)花期温度稍高,白天25-28℃,夜间8-10℃;(4)落花至果实膨大期:白天25-30℃,夜间15-18℃;(5)果实着色至采收期:白天不高于30℃,夜间15℃左右,拉大昼夜温差,能促进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
6.棚内湿度管理 棚内空气湿度,从覆盖至发芽,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左右,发芽至开花前控制在60-70%,花期至果实膨大期控制在50-60%,以后直至采收期以50%为宜。土壤湿度,自扣棚至采收应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60-80%。不同物候期内,以萌芽和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宜控制在70-80%。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尽量避免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过大,防止裂果。
7.肥水管理 (1)基肥:采果后亩施基肥3000-4000公斤,复合肥50-100公斤。(2)追肥:萌芽期进行第1次追肥,亩施尿素3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落花后第2次追肥,亩施尿素40公斤;着色前期第3次追肥,亩施硫酸钾50公斤。在果实生长期用0.3%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钾叶片喷肥3-5次,促进着色,提高品质。(3)浇水: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特别在夏季除棚后应注意防旱,施基肥后应灌一次透水。
8.整形修剪 第一年冬剪从80厘米处定干,生长季节其上萌发5-7根结果枝,除最下边的一梢不留果穗作为预备枝,其余一梢留一个果穗,弱梢不留果穗,同时掐去副穗和穗尖1/3-1/5。坐果后修整果穗,疏除小粒和过多果粒,每穗留50-60粒,大果型的巨峰留40粒,平均穗重400克,株产2公斤左右,亩产控制在2000-2500公斤。第二年冬剪从预备枝以上留1厘米短截,预备枝按中长梢修剪,作为下年的结果母枝。第三年以此类推,结果枝每年更新,保持结果部位稳定。大棚内温度较高,湿度也大,光照不良,易造成徒长,所以要适时夏剪,及时抹芽、除卷须、定枝、绑缚。结果枝花穗上部留7-8片叶摘心,抹除下部副梢。摘心后的延长枝每长6-7片叶摘一次,副梢留1-2片叶摘心,以控制生长,充实花果和枝蔓。
9.病虫害防治 大棚内的葡萄病虫害较轻。落叶后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枝、枯枝,清除园内的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越冬基数。主要病害有房枯病、白粉病、褐斑病、灰霉病、霜霉病等,发芽前喷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花前间隔15天喷2次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花后隔15天用50%多菌灵800倍液和石灰半量式200倍波尔多液各喷一次。葡萄着色期,为了防止污染果面,可喷大生M-45800倍液。虫害主要防治蓟马、红蜘蛛、白粉虱,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青虫菌、阿维虫清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