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染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发生条件及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菌核状态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雨、农事操作等传播到寄主叶鞘表面而发病,病斑上长出的菌丝、孢子和菌核为再侵染源。温度26℃~32℃,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该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②用包衣剂或拌种剂如ZSB、2.5%适乐时悬浮剂、2%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处理种子有一定的防治效果。③重病田严禁秸秆还田。④结合中耕除草剥掉基部叶鞘,露出茎秆,可减轻发病。⑤及时排除田间积水。⑥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间隔7~10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