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地区温室草莓常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叶斑病(蛇眼病)、褐斑病、轮斑病、青枯病、黄萎病、病毒病、霉腐病、软腐病等;常见害虫有螨类、蓟马、蚜虫、蛴螬、金针虫、甜菜夜蛾、蛞蝓等。常年白粉病、灰霉病、螨类、蓟马的发生程度呈偏重或重发生,蚜虫呈中等发生。
温室种植草莓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进行定植,10月中旬至12月白粉病发生,主要为害叶片,翌年 1 月之后进入花果期,白粉病主要为害果实;灰霉病在1月进入花果期开始发生,主要为害果实。2月以后草莓盛果初期,螨类、蓟马开始为害,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3~4月进入为害盛期,螨类常成点片为害,蓟马虫源广、扩散快,普遍发生为害。蚜虫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发生为害。
草莓叶斑病(蛇眼病)、褐斑病、轮斑病等叶片上发生的斑病及草莓炭疽病等病害在草莓苗期较常见,但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温室草莓定植后,叶片斑病基本不发生,草莓炭疽病基本得到控制。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习惯性频繁使用广谱性的药剂防治所致。在草莓定植至温室覆膜保温前,一般进行药剂预防或防治2~4 次,草莓苗移栽时进行药剂消毒,此后每隔7~15天用广谱性药剂喷雾1次。药剂一般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嘧菌酯等。多次广谱性药剂喷雾防治,基本上可控制叶片斑病、炭疽病的发生。草莓枯萎病、根腐病(红中柱根腐病)、冠根腐病、青枯病、黄萎病属于土传病害,也是毁灭性病害,发生初期可以防治,后期难以防治,可造成草莓植株死亡。随着草莓连作年份增加,土传病害由轻发生逐渐呈加重发生趋势。草莓白粉病、灰霉病呈重发生,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大面积种植以抗病性差的品种有关。在白粉病、灰霉病放生较重的棚室,尽量选择抗白粉病、灰霉病较强的欧系品种。
草莓蚜虫、螨类、蓟马是温室草莓常见的重要虫害,呈中等或偏重发生趋势,但发现早,较好防治。螨类、蓟马体小,隐蔽性强,早期不易发现,其繁殖速度快,极易发生成灾,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螨类或蓟马发生初期,可选用 1.8%阿维菌素EC1500~2000倍液。由于螨类、蓟马属于小型害虫,隐蔽性强,防治宜在“早”字上下功夫,及早喷药防治。在蚜虫发生初期,可用5%桉油精SLX 70~100 mL/667m2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