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特征
黑果枸杞,茄科,枸杞属。多年生灌木,野生的高30-50cm,丛状,分枝斜升或横卧于地面,白色或灰白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小枝顶端渐尖成棘刺状。叶2-6枚簇生于短枝上,肉质,无柄,条状披针形或圆柱形,长5-30mm。花1-2朵生于短枝上;花梗细,长5-10mm;花萼狭钟状,不规则的2-4浅裂,裂片膜质,具疏缘毛,结果时花萼稍膨大并包围果实中下部;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1-1.2cm,先端五浅裂,裂片无缘毛,长约为花筒的1/3-1/2;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丝基部有疏绒毛,花冠内壁有疏绒毛;花柱与雄蕊近等长。花果期5-10月。浆果球形,成熟后紫黑色,有时顶端略有凹陷,直径4-9mm;种子肾形,褐色,长约1.5mm。
2.开发前景
黑果枸杞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枸杞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微量元素、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与花青色素、甾醇类、香豆酸、葡萄糖、胡萝卜苷、甜菜碱,半萜烯等100多种成分,尤其是原花青素含量高。
黑果枸杞的提取物具有抗血脂、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预防及治疗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肿瘤药物的应用价值。长期饮用黑果枸杞茶,具有明显延缓衰老和改善记忆,增强免疫系统能力,抵御致癌物质,保持年轻状态,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保健价值远远高于普通红枸杞,因此黑果枸杞被称为“软黄金”。
黑果枸杞色素适于入药,又可食用,是国内急需的理想食用天然花色甙,可取代人工合成的偶氮色素,广泛应用于药品和食品中。
黑果枸杞根系特别发达,生命力极强,耐盐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经济物种之一。
黑果枸杞花期从5月上旬至10月上旬,根据地区不同其花期有所不同,蜜期为30-80天,因此是很好的蜜源植物。黑果枸杞花期长,果实为黑色浆果,具有很高的园艺观赏价值。
3.栽培技术
4月上中旬定植,行距2m-2.5m,株距0.5m-1m,每株加有机肥2-2.5kg。栽完苗木后立即灌水。定干高度30cm,选留5-6个侧枝培养第1层骨架枝。第二年选择距离第1层侧枝40cm处,方向分布均匀的枝条5-6个,培养第2层骨架枝。第三年在距离第2层骨架枝40cm处,选择方向分布均匀的枝条4-5个,培养第3层骨架枝。冬季修剪时先剪除植株基部的分蘖枝,然后对距离地面较近的枝条短截,接着疏除树冠中较密、重叠和多余的枝条。经过3年的树体培养,株高可达到0.8-1.2m,冠幅可达到0.6-1.0m。
黑果枸杞一般第3年开始结果;5年进入盛果期,株产鲜果5-7kg,每667m2产鲜果800-1000kg;或干果150-200kg。多数黑果枸杞一年有两次集中花果期,第一次在6-8月间,产量高,质量好;第二次在9-10月,产量低,品质相对稍次。
黑果枸杞抗虫害能力较强,每年需要病虫害防治3-4次,农药主要以吡虫啉、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为主,防治蚜虫、蓟马和木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