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无公害栽培技术简单易学,管理方便,效益好,收入较高,是无公害蔬菜栽培的首选蔬菜新特品种。
紫背天葵又名: 红天葵、紫背菜、观音菜、当归菜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强,病虫害少。食用其嫩梢幼叶,营养丰富,食用及药用价值极高,适口性好。因其富含铁、锌、锰、维生素 E、黄酮类物质等物质,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血液病(如营养型贫血)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含生理活性物质,有清除自由基和抵抗衰老的作用。含有特殊的生物碱,具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生津止渴之功效。紫背天葵食用方法很多,凉拌、清炒、做汤、涮锅等均可,有香味浓郁嫩肥可口的特点。
紫背天葵无公害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
1.选地整地
选择无污染源,水源、土壤质量符合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排灌方便,露地、保护地均可种植,可实现全年生产。对种植地块深翻,晾晒 3~5天,视土壤肥力情况每亩施 30~50kg 复合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1000~2000kg 做基肥。整地成宽 1.3~1.5m 的畦,畦间留排水沟兼作管理通道。
2.种苗繁育
2.1 种子育苗。2~3月 温室可种子育苗,选土质疏松、无病虫地播种,覆土1cm深,一般 10天左右可萌芽,真叶 5~6 片时定植,株高15~20cm高,幼苗成株后,也可选无病母株,进行扦插无性繁殖。
2.2 扦插育苗。大面积生产所需种苗,可在生长季节选健壮无病植株做母株,剪取6~8cm的健壮茎枝,留 2~3 片叶,去下部1~2叶片直接扦插育苗:整理宽 1m 的干净苗床,每隔 10cm 开浅沟一条,填施草木灰,按株距 5cm 插入枝条,枝条入土深度达整株的 2/3,并压实,浇透水,盖上小拱棚,用塑料膜和遮阳网覆盖,温度保持在20~25℃,扦插前3天,湿度在90%以上,以后注意适当放风,防腐烂,床面保持湿润,经过 15~20 天根系发达,新芽茁壮,逐渐撤去遮阳网、塑料膜,并施淡肥水 1 次,在苗高 10cm 以上即可移栽。
3.栽培管理
露地种植,一般 5 月上旬定植,日光温室冬季栽培10月中下旬定植。种植密度视地力而定,中等地力土壤的行穴距为30cm× (25~30)cm,每穴栽 2~3 株,肥沃土可适当增加穴距,温室冬季栽培可适当减小穴距,带土移栽后及时浇一次透水。
在植株封垄前,要及时松土除草。紫背天葵为多年生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量高,所需肥料也较多。要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采收季节应亩增施腐熟厩肥 1000kg,浅培土。在采收后生长旺季,采收一次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复合肥 15~30kg。无雨天每隔 7~10天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温室栽培,白天温度15~30℃,夜间5~15℃。当植株封垄后,要适当打掉基部老叶利通风。
4.病虫害防治
紫背天葵无公害种植要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以保证产品符合安全标准。以农业防治为主,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大棚栽培要注意通风降湿、使用诱虫板、烟雾剂等。药剂防治为辅,叶斑病害及蚜虫、潜叶蝇等虫害应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充分利用物理防治,对害虫可采用紫外线灭虫灯进行杀灭。及时拔除病株远距离销毁,消毒土壤,防止扩散。
5.采收
嫩梢长15cm左右时采收,摘取先端5~8个叶片的嫩梢食用,留基部2~3基叶,适宜环境条件7~10天可采收一次,温室栽培一般从12月份开始采收到第二年5月份,可累计亩产3000~40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