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力称为分蘖力。影响小麦分蘖力的因素主要有品种类型、种子质量、栽培技术措施、环境条件等。
(1)品种类型与种子质量
品种类型不同,分蘖力明显不同。冬性、半冬性品种春化发育时间长,所分化的蘖芽原基数目多,因此分蘖力强,而春性品种的分蘖力则较弱。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种间的分蘖力亦不相同,这是因为冬性(或春性)又有强弱之分。从种子质量上看,大粒或饱满种子的分蘖力较小粒或瘪粒的为高。
(2)栽培技术措施
a.播期。播期较早,分蘖数增加;播期推迟,分蘖数减少。
b.播种量与播种方式。播量减少,基本苗少,光照条件好,幼苗健壮,单株分蘖数增多;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窄行条播比宽行条播的分蘖数多,更多于穴播。
c.覆土深度。种子覆土越深,地中茎过长,出苗延迟,幼苗在出土过程中所消耗的胚乳养分越多,苗质也就越差,常造成Ⅰ、Ⅱ蘖缺位,单株分蘖数大大减少。
d.土壤水分及通气条件。最适于分蘖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如果土壤水分过多(>85~90%),其通气状况较差,麦苗黄弱,分蘖迟迟不长。如果土过于干旱(<60%),分蘖生长受到影响,严重时分蘖停止发生。
e.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分蘖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磷元素,所以分蘖期间施用氮、磷肥或氮、磷配合作种肥,可以促进分蘖发生与发育。氮素不足,植株长势瘦弱,分蘖少或无分蘖;氮素过多,群体较大,田间郁蔽,分蘖数虽多但成穗数较少。
f.整地质量。整地质量高时,幼苗发育健壮,分蘖多,成穗率高;整地粗糙时,麦根被坷垃架空,影响下扎,并进而影响到分蘖的发生。
g.镇压、深中耕。肥水充足时,苗期的镇压、深中耕对主茎及大分蘖有抑制作用,对小蘖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3)环境条件
温度是影响分蘖生长的重要因素。最适于分蘖生长的温度为13~18℃。分蘖生长的起始温度为2~4℃。在18℃以下,随着温度升高,分蘖的发生和生长速度加快;高于18℃,分蘖的发生与生长速度又减慢。实践证明,冬前温度高,单株分蘖数增多;反之,分蘖数减少。
光照是影响分蘖生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分蘖期阴雨天多、光照少,分蘖力及成穗率较低;反之,分蘖力及成穗率则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