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烂果病是枣在采前、晾晒及贮藏期间经常发生的病害,由多种病菌引起。枣轮纹病、枣软腐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等均可导致果实腐烂。其中以枣轮纹病、枣软腐病最为严重。一般年份可减产15%-30%,严重年份减产高达50%-60%,甚至绝收。
引起枣发生烂果病的多种病原菌可在枣树树体的多个部位及病残体上越冬。当果面有创伤、虫伤时,病菌孢子从伤口侵入,一般7月上旬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盛期,晾晒存贮过程中继续发病。病害的发生与8月中、下旬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多、湿度大时易引起烂果病。采收后,由于枣果实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若遇阴雨天,果实没条件及时晾晒,堆放在一起,温度过高,极易诱发以上各种病发生。贮藏时期温度过高或通气不良时,也易引起各种霉病发生。枣裂果与烂果虽然致害原因不同,但往往总是交织在一起发生,裂果重的年份与品种往往浆烂也严重。
对于枣果实发育后期的烂果的防治,应采取以选择优良品种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主要措施,在关键时期采取化学防治的防治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1.选择优质品种与园地
选栽抗裂果的优良品种,从根本上解决裂果,建园时,应综合考虑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抗裂性,适地适栽,白熟期无雨或少雨的地区,可适当栽植易裂的理想品种。土壤是果树生长的基础条件,建园前,应深入调查,避开土壤粘性大、排水能力差、通透性不良的地块,选择土壤理化性状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地块建园。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枣园土、肥、水、光的管理水平
合理间作,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钾、钙等肥料的使用,为枣树的生长、结果奠定物质基础;加强冬剪和夏剪,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早春刮树皮,结合冬剪,剪除枯枝、病虫枝,并集中烧毁,及时清洁枣园,将落在地上的浆果深埋,以减少病原。
3.药物防治
发芽前及时喷一遍3~5度石硫合剂杀灭树体上越冬的病源。6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施石灰倍量式200倍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每10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3~4次。发病前后每10天可选择触杀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进行防治,及时摘除病虫果,集中深埋,有效地减少病菌再侵染的机会。枣果实采收时尽量振落,防止损伤,采收后的枣果要及时晾晒或烘干,贮藏前,剔除伤果、虫果和病果,枣储存的空间提前用1%左右的福尔马林进行喷洒,储藏期间保持通风、低温,防止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