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技术模式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技术模式

    27712 阅读 2015-05-04 发布时间

     

    一、玉米小麦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技术模式
      在靠近水源、运输秸秆方便的地方,挖深1.5米的坑,坑的大小、形状根据场地和材料灵活掌握。将坑底夯实,铺一层厚30厘米左右、未切碎的麦秆或玉米秸秆,加水调节含水量。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0厘米左右小段后堆成20厘米厚,向堆上泼洒秸秆腐熟剂、人畜粪(可用尿素或碳铵代替)水液,然后堆第二层,以此类推,逐层撒铺,共堆10层左右。秸秆腐熟剂用量为每1000公斤秸秆2公斤,人畜粪总用量为100-200公斤(可用尿素5公斤或碳铵20公斤代替)。将小麦秸秆切成约3厘米左右,撒铺30厘米厚,再撒10厘米厚的土杂肥、人尿粪、家畜粪等,逐层撒铺,堆成高出地面1米左右为宜。
      在玉米或小麦秸秆堆好后,用挖坑的土将肥堆覆盖或加盖黑塑料膜封严沤制。秸秆堆沤的温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最高不宜超过70℃。堆沤湿度以60%~70%左右为宜,即用手捏混合物,以手湿并见有水挤出为适度,秸秆过干要补充水分。在夏季、秋季多雨高温时期,一般堆腐时间5天~7天,即可作为底肥施用。
    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模式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作物秸秆中加入生物菌种,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定向产生二氧化碳、热量、有机肥。每亩保护地可用秸秆4000-5000公斤。
      1.反应堆建造。反应堆可建在保护设施内,也可外置,视地形条件而定,新建棚也可设在夹层,内置与外置结合,其效果更好。
      对于外置反应堆,在棚前离大棚边1米~1.2米地方,挖80厘宽、80厘深、15米~20米长的沟作为秸秆反应堆贮气池。在贮气池挖好后,在池子口上方每隔1米~1.5米平架一根竿子,顺池子用两道铁丝把架的竿子连起来,铁丝上面开始放秸秆,长秸秆放在底层,然后将秸秆分三层码放,第一、二层秸秆厚度为30厘米,第三层20厘米,秸秆高度共计80厘米,每码放完一层,接种一层拌好的腐熟菌剂,腐熟剂的施用方法是:每2公斤腐熟菌剂与40公斤~50公斤麦麸或秸秆粉加水后拌均,加水量以手抓起、攥后缝间出水而不滴下为宜,秸秆堆置好后浇透水,盖好塑料膜沤制。
      内置反应堆:顺种植行挖一条深35厘米~40厘米,宽50厘米~60厘米、且与行长相等的沟。放好秸秆后,将拌好的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然后覆土。
      2.外置反应堆的二氧化碳交换机安装。用二氧化碳交换机将外置反应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输入保护地,供作物吸收利用。首先将贮气池通往大棚底层的通气道建好,通气道底与贮气池底在同一水平面,道宽0.5米,高0.8米,长3米~4米,道的最里端建交换机底盘,底盘高出地面30厘米,底口径60厘米×60厘米,上口径45厘米×45厘米,顶端用水泥抹平,然后把交换机稳住。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