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的消长规律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小麦分蘖的消长规律

    47000 阅读 2015-03-05 发布时间

     

    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 d开始分蘖,以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主茎叶片数的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分蘖高峰(盛期)。越冬期出蘖速度缓慢或停滞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仍有少量分蘖增加)。翌春,当温度上升至3℃以上时(返青以后),春季分蘖开始,气温升至10℃以上时,春蘖大量发生,出现第二盛期,起身至拔节前达到高峰。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季分蘖高峰。南方冬麦区及春小麦也只有一个春季分蘖高峰。 
    无论冬、春小麦,通常在主茎开始拔节前,全田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达最大值,拔节后由于营养中心转移及蘖位的差别,新蘖的产生停止。同时,由于受发育时间和营养物质分配的限制,已生分蘖向两极分化:晚生蘖、小蘖逐渐衰亡,变为无效蘖;而早生蘖、大蘖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这便是分蘖的发生、增长与消亡过程。分蘖衰亡表现出“迟到早退”的特点,即出现晚的分蘖先衰亡。拔节至孕穗期是无效蘖集中衰亡的时期。 
    我省小麦分蘖的消长规律可总结为“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停滞,集中死亡”。“两个盛期”:一个在10月底至11月底,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80%左右;一个在翌年的3月上、中旬,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20%左右。“一个高峰”:在3月中旬至3月底,亦即起身后10天左右出现。由于此高峰维持一定时间不增不减,所以,又称“平顶高峰”。“越冬停滞”:越冬期间分蘖基本停滞。“集中死亡”:指无效分蘖消亡的时间比较集中。至起身期分蘖已不再增加,拔节前后小蘖集中死亡。两极分化结束的时间早晚因品种特性、水肥条件等的不同而异。一般春性品种在拔节前后,冬性品种一直到挑旗前后。肥水过大,两极分化进程推迟。 
    判断一个分蘖是否消亡,应从其外部形态上观察。将死分蘖的同伸叶往往迟迟不出,甚至顶叶业已展开,心叶也不出,或者是心叶刚生长就停止,形成“喇叭”状的空心蘖;有的是心叶先枯黄,然后该蘖基部叶片由下而上迅速枯黄,但最早枯死的部分是分蘖的幼穗。一株中无效分蘖的消亡顺序是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即晚生的高位蘖先死亡,然后是中位蘖。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