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香菇种植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大棚香菇种植技术

    69539 阅读 2015-01-29 发布时间

     

    大棚香菇种植技术
    1.播种期的安排和菌种的选择:香菇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而定,在我地区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接种。菌种选择喜热品种如808939868等。
      2.培育菌种:4月上旬将购买的原种进行接种,培育2级菌种,2级菌种培育好后,用塑料袋培育3级菌种。
      3.栽培料的配制:将选好的木屑、麸皮、细米糠、石膏按配比放在一起混拌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培养料用手攥团,手指缝中稍见水渍,但水不流出)
      4.装袋和灭菌:将搅拌好的营养料装在袋中,一般每袋3斤左右,然后采用蒸汽灭菌3天。之后降温2天可以接种。
      5.接种:(1)接种香菇料袋多采用侧面打穴接种,要几个人同时进行。具体作法是先将接种室进行空间消毒,然后把刚出锅的料袋运到接种室内一行一行、一层一层地垒排起,每垒排一层料袋,就往料袋上用手持喷雾器喷洒一次02%多霉灵;全部料袋排好后,再把接种用的菌种、胶纸,打孔用的直径152厘米的圆锥形木棒、75%的酒精棉球、棉纱、接种工具等准备齐全。接种人员迅速进入接种室外间,关好外间的门,穿戴好工作服,接种速度要快,菌种撒播表面后立即包严,以免杂菌进入。接完种的菌袋即可进培养室培养。(2)菌袋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应及时移到栽培场地发菌,菌袋移入前,室内可用甲醛或硫磺熏蒸消毒,地面撒少量生石灰。堆放菌袋的层数应根据气温高低而定。气温低于10℃,可堆放57层,1020℃,堆35层,20℃以上,堆23层,超过28℃,宜单层排放在地面,并采取降温措施。低温季节发菌,可以增加堆放高度和密度,并加盖覆盖物保温。
      发菌时应光线较弱,空气湿度在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一般接种后35天,菌种开始萌发,料温开始上升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稍松动一下包扎的塞子,或用细铁丝在两端菌种处扎小孔以利通气。翻堆方法是下倒上,上倒下,里倒外,外倒里。接种后10天左右,菌丝已经定植,料温开始上升时进行第二次翻堆。料温应控制在25℃左右,不超过28℃。如果外界温度很高,应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降低温度。结合倒堆,可适当减少堆放层数和增大堆的空间,以利散热通风。以后每隔510天翻堆1次,翻堆时,清除污染的袋,污染严重的要埋掉或晒干,经特殊处理后再使用。局部污染的可以注射甲醛溶液或克霉灵、多菌灵等控制杂菌发展,同时将污染的袋子远离发菌场地,单独培养。由于菌袋的大小和接种点的多少不同,一般要培养456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这时还要继续培养,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占整个袋面的23,手捏菌袋瘤状物有弹性松软感,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浅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可进菇场转色出菇。
      6.出菇管理:菌筒转色后,要人为的拉大温,加大光照。外因刺激会促进菌丝形成原基发展成菌蕾。秋菇的管理,在温度上要有一个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温度高时,利用早、晚气温低时揭开覆盖物,通风散热降低温度。气温低的时候,秋末冬初除去部分覆盖物,利用太阳能提高室内温度,晴天要进行通风。冬菇管理:由于冬季气温低,温度容易控制。但这时的菌柱经过秋冬的出菇,菌柱失水多,水分不足,菌丝生长也没有秋季旺盛,管理的重点是给菌柱补水,浸泡时间24小时,还可结合补充些营养成份如:糖和微量元素。要注意保温保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并适当通风。春菇管理:由于长期出菇,菌筒养分、水分大量消耗,这时要补充水分,使菌筒的含水量55%。同时加大干湿管理的时间和力度,适当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采收:子实体发育成熟后要及时采收。菌筒上出现菇蕾后,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710天培养就可以采收。采收在晴天进行。一般在早上,采收时尽量不要伤害菌膜和周围的小菇蕾,还要清除菌筒上的小菇角。避免腐烂和导致杂菌和害虫发生。采收一批后,要揭膜通风34小时。降低菇棚内的温度,注意保持菌筒水分,一般采收后要补充水分。7天左右菌丝就可以恢复,当菌丝复壮后,就可以开始温差刺激。经过34天的干湿交替,冷热不均刺激,第二批子实体就可以形成,照这样下去就可以采多茬菇。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