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料过厚致料温过高,或气温过高,不适于子实体的分化。这就要采取降温措施来促使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可在培养料中间隔一定距离打洞散热,可采取喷洒冷水,加强通风等降温措施。
二、覆盖不严,空气湿度低,培养料中水分大量散发,培养料失水干缩,无法形成子实体原基。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用喷雾器一日数次在料面喷水,让水分渐渐渗入料中,并在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促进原基形成长大。如果料面结成一层厚膜,喷水后水分不能渗入料内,可用木棒在料面扎些小洞,使水从小洞内向四周渗开。
三、播种后覆盖塑料薄膜,由于温、湿度过高,未经通风降温管理,菌丝在表面徒长成团,结成一层厚膜,影响通气,透光,使原基不能形成,这就要将表面的厚膜播出。
四、菌丝长期处于低温下生长,未受到较高温的影响,有效积温不足,一直停留在菌丝生长阶段,不能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应采取措施来提高环境温度,或使之经受短期较高温度的培养。
五、杂菌在料内生长蔓延,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或菌蛆和螨类在料内吃食和破坏菌丝,引起菌丝死亡。此外如培养料有酸、臭等异味,料内发黑,就不会出菇。
六、通气不良,光照不足,湿度过低等均会造成菇蕾畸形、僵化、腐烂。这在露地栽培时一般不会发生,地下室栽培较为常见。
七、原基形成期虫害大量发生,可导致不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