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害虫豆突眼长蝽防治方法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大豆害虫豆突眼长蝽防治方法

    46925 阅读 2014-11-05 发布时间

     

    豆突眼长蝽属半翅目,长蝽科。北起河北、山西,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东面临海,西线自河北、山西、陕西折入四川、西藏。是大豆的主要害虫,受害田块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可高达30%以上。
    【为害特点】成、若虫吸食叶片、嫩梢汁液,受害部位出现黄白小点,后扩大连成不规则形黄褐斑,豆株生长迟缓,造成叶片萎蔫或脱落,结荚减少、籽粒干瘪。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83.2mm,宽约1.15mm,体红褐至黑褐色。头垂直,眼着生在眼柄上;触角4节,14节色深,23节浅黄褐色。腹部57节侧缘具上翘的叶状突,第7腹节叶状突后伸至腹部末端。卵圆柱形,初为淡褐色,后渐变成黑褐色;基部有一丝状物着生于叶背面。幼虫共5龄。初孵若虫紫红色,头部小,复眼黑色突出。
    【发生规律】以成虫在土缝、石隙及落叶下越冬。成虫早上喜于植株顶端叶面为害,日照强或大风雨时,伏于叶背基部。成虫飞翔力极弱,无趋光性,有假死性。卵多产于叶背的主脉、支脉上,少量产于叶背上。初孵若虫多集中在嫩叶、嫩梢等避光处取食为害。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逆力。收获后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及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实行轮作,可减轻该虫的发生为害。
    药剂防治:越冬代成虫始盛期和若虫始盛期,喷洒下列药剂: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施药时间以早晚和阴天为宜,喷药时要注意喷湿叶背。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