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吐丝原因及防治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玉米不吐丝原因及防治

    60495 阅读 2014-09-24 发布时间

     玉米不吐丝原因及防治措施

     

    进入八月份以来,夏玉米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开始进入孕穗期,有的地块的玉米却出现抽穗不吐丝的情况。引起不吐丝的主要病菌是玉米丝黑穗病菌,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而且个别年份,个别地块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总结以往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致病原因

    1、种子本身质量问题。引起不吐丝的主要病菌是玉米丝黑穗病菌,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病害,病原为丝轴黑粉菌。如果种子本身不是抗病品种,而且没经过包衣处理,或播前对可能带菌的种子未拌种或拌种技术不当,也会引起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2、土壤问题。 如果以往年份发生生过玉米丝黑穗病,而且秸秆还田,直接导致土壤带菌,或是秸秆肥未堆沤发酵好,都会导致土壤带菌,进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3、气候条件。  如果播种到出苗期雨水偏多,温度低,地温上升慢,延长玉米出土时间,减慢了幼苗发育,这一阶段的延长,加大了病菌侵染机会,从而导致苗期感染丝黑穗病,其症状是心叶扭曲或黄色纵条纹。

    4、虫害。  引起玉米不能正常吐丝的主要虫害是玉米螟,在玉米还未吐丝前进入雌穗里,咬伤雌穗使其不能正常吐丝。

    二.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尚无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一般耐旱的品种较为抗病,马齿型玉米发病轻,当前生产上较抗病的品种有掖单2号,掖单4号,中单2号等。

    2 农业防治  实行2-3年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深翻,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避免干旱,在病瘤未成熟破裂前尽早割除病瘤并销毁,可以有效地减少田间菌量。

    3、调整播期   适当推迟播期,如果播期过早,正赶上从播种到出苗降水偏多,地温上升慢,拉长了玉米出土和幼苗发育初期这个易感病阶段,给病原菌创造了更多的侵染机会。

    4种子处理。这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关键,最好选用包衣种子,也可以用药剂拌种。

    、拔除病株。及早拔除田间笋状、矮缩丛生、叶上有黄条以及茎叶异常、畸形的植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不可随意丢放,也不要用来喂家畜。秸秆肥要堆沤发酵,杀灭病菌。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