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甘薯是一种以食用茎尖、嫩叶为主的特用甘薯。其茎尖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保健作用强、口感风味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深受欢迎,在香港被誉为“蔬菜皇后”,日本尊其为“长寿菜”,美国把它列为“航天食品”,医学界已将其列入抗癌蔬菜之一。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
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菜用甘薯品种,如郑群紫1号、福薯18等品种。
2、选育壮苗,合理密植
选用茎蔓粗壮、无病虫害、带心叶的顶段苗,适时早插,这样插后发根快,且生长适温期较长,有利于菜薯茎叶充分生长和产量提高。菜用型甘薯为蔬菜专用薯,一般栽植密度以1.2万-1.8万株/亩为宜,以平畦种植为好。
3、科学施肥,促进早发快长
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应集中穴施,以有机肥(人粪尿、厩肥或堆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追肥应以人粪尿为主,适当偏施氮肥,以促进茎叶生长,尽快进入生长高峰。菜薯生长前期植株较小,对肥料需求少,宜在栽后7-10天用稀薄人粪尿1000公斤/亩浇施;栽后约20 天和30 天,结合中耕除草,分别用1000 公斤/亩稀薄人粪尿加配10 公斤/亩尿素和2 公斤/亩氯化钾浇施;采摘后及时补肥,以5公斤/亩尿素和稀释2~3倍的人粪尿1000公斤/亩浇施,以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
4、及时管理,促进分枝
菜用型甘薯移栽后12天左右,应摘心促进腋芽形成侧枝。封行后及时采摘生长点以下12厘米左右鲜嫩茎叶上市,以后每隔10天左右采摘一次,直到初霜停止生长为止。每次采摘后要在枝条茎部留2个左右的节间,以保证再生新芽。采摘同时还要对母茎进行修枝,去掉底部老茎滋生的畸形小芽,保证群体的通风透光和营养的集中供给。采摘完叶片的长蔓应及时修剪,保留离基部10 厘米以内且长度在20厘米以内的分枝,隔天待刀口干后再补肥,以保证养分供应,促进分枝及新叶生长。
5、调控湿度、温度和光照
采取小水勤浇的措施进行频繁补水,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保持土壤湿度80%~90%。在18~30℃范围内,温度越高茎叶生长越快,冬天可用大棚生产,适当遮阴有利于食用品质提高。
6、适时采摘
菜用型甘薯封行后,已有10~12片舒展叶的嫩梢,就可以开始少量采摘,以后产量逐渐上升。茎叶菜用型甘薯的幼嫩茎组织柔嫩,采摘宜在早晨日出前进行。由于菜薯产品为幼嫩茎叶,含水量大,易失水萎蔫,要保持较高的产品档次,应适时采收,及时批售。
7、综合防治病虫害
菜薯适应性较好、病虫危害轻,没有种过甘薯的地块种植菜薯发病少。防治食叶害虫危害,应尽量采用轮作套种、捕捉诱杀、防虫网隔离等综合措施防治,药剂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保证产品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