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一类能危害多种蔬菜、果树及观赏作物的病害,低温、高湿及少光照条件最适于该病菌的侵入和流行。近些年,由于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蔬菜灰霉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在黄瓜、番茄、茄子和草莓等作物上的危害尤为严重。灰霉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不易通过育种培育出抗灰霉病菌的作物品种,虽然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措施减轻灰霉病的发生和危害,但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所以灰霉病的防治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
在市场上用于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很多,主要是:苯并咪唑类、二甲基甲酰胺类、、吡咯类、酰胺类、烷基脒类。下面依次介绍。
1.苯并咪唑类
常见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是这类杀菌剂,是最早的对灰霉病高效的合成杀菌剂,市场上非常常见。
2.二甲基甲酰胺类
常见杀菌剂种类有速克灵、扑海因和乙烯菌核利以及乙霉威等,市场上比较常见,为大众所熟知,不再重点介绍。
3.嘧啶胺类
已经开发出的杀菌剂品种有嘧霉胺、嘧菌胺和环丙嘧菌胺。该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双重作用,以保护作用为主,保护性应用能获得更有效的防治,同时可降低灰霉病菌对该类药剂的抗性风险。嘧霉胺具有保护、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对葡萄、草莓、番茄、黄瓜、洋葱、菜豆、豌豆、茄子及观赏植物的灰霉病有优异的防效。嘧菌胺对苹果和梨黑心病菌,黄瓜、番茄、草莓和葡萄的灰霉病菌有很好的防效。 环丙嘧菌胺主要用于大麦、小麦、葡萄、草莓、果树、蔬菜、观赏作物等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黑心病等。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也可作大麦种衣剂使用。由于该类药剂化学结构与其它杀菌剂相差很大,所以与苯并咪唑类、二甲基甲酰胺类以及乙霉威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4.吡咯类
此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非内吸广谱杀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由于与常用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所以与常用杀菌剂间无交互抗性。该类杀菌剂的主要品种有拌种咯、氟咯菌腈,分子拌种咯主要用于种子处理,氟咯菌腈主要可作为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叶面喷雾。氟咯菌腈是一种非内吸保护性杀菌剂,常与环丙嘧菌胺混用,能抑制灰霉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诱导芽管膨胀、畸形,进一步导致细胞破裂。
5.酰胺类
该类杀菌剂中用于灰霉病菌防治的新品种药剂是环菌酰胺,具高效、内吸保护性,除可用于灰霉病防治外,还可防治菌核病和黑斑病。环菌酰胺在高浓度情况下才会抑制灰霉菌的孢子萌发,对灰霉病菌生长过程中多个环节却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环菌酰胺的作用机制是影响细胞膜和/或细胞壁的整合及其功能。 环菌酰胺可用于葡萄、蔬菜、观赏植物上灰霉病防治,安全、高效,主要用于叶面喷雾。
6.烷基脒类
商品化的品种是丙烷脒水剂,烷基脒类化合物对病原物的作用机理是与病原物的 DNA 结合,从而干扰病原物基因的转录、复制等过程,达到抑制病原物侵然、繁殖等生命环节,起到对病原物所致疾病的治疗作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杀菌剂,生产无公害食品的首选。
纵观杀菌剂的使用历史,可以发现,杀菌剂的活性越高,抗药性风险越大。灰霉病菌的生物特性又使得用抗病育种方法进行防治的措施很难实现,所以有选择地轮换使用以上化学药剂能延缓杀菌剂抗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