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黄萎病是棉花的“头号敌人”,人们称之为“棉花癌症”。目前,持续多日的高温干旱,使棉田表面看来是“形势一片大好”;但通过在田间调查时发现,棉田中依然存在一些受到抑制的“隐蔽病株”(下部叶片干边,向里延伸呈失绿黄化状,整株生长不良、相对矮小)。随着夏季多雨季节的来临,特提醒广大棉农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一、发病特点 枯、黄萎病主要以土壤中带菌(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7~10年,黄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病株枝叶残体带菌、种子带菌等因素而导致发病,长期连作、种植粗放、土壤偏酸、土壤偏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粘重、缺钾等因素则诱发发病严重。部分地块常常两种病害混合发生。发病与地温和湿度有很密切的关系:枯萎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也就是在地温20℃时开始发病,地温在25~30℃为发病的高峰(32℃以上时停止发展) 枯萎病的盛发期是在棉花现蕾前后。黄萎病在棉花进入蕾期后是黄萎病的盛发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地温在25~28℃为发病的高峰,25℃以下和30℃以上发病缓慢(35℃以上停止发展)。在降雨多、雨量大或突遇暴雨骤停以及棉田浇水后的情况下,往往导致病害的突发蔓延,危害严重。
二、从栽培上预防 一方面是倒茬轮作,另一方面是选用抗病品种。
三、药剂防治 对于棉花枯黄萎病防治,品种抗病性强是基础因素,但药剂防治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措施。依据杀菌、调节、营养“三合一”的思路,总结出几条农药配方,在植棉村实际应用的效果显著。以下配方为常用手动喷雾器的每桶用量:(1)14%死腐康(Cuamionsulfate)20克+36%棉枯净(三氯异氰脲酸,注意不要和有机磷农药混用)15克+E导素(芸薹素与营养元素制剂)40克+黄腐酸盐50克。(2)80%乙蒜素(Ethylicin)16克+50%多菌灵30克+萘乙酸1克+多得50克(稀土类多元素制剂)。(3)14%死腐康30克+80%乙蒜素8克+E导素40克+35%富钾型靓丰素25克。(4)20%利克菌乳油300-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00-300毫升;也可以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每株灌药液50-100毫升。(5)枯萎立克+万佳丰,有病症的喷叶和灌根相结合,无症状的可叶面喷雾。(6)预防或病症消除后,用福施壮(诱抗素)+含钾叶面肥,叶面喷雾。
四、注意事项 ①根据天气预报在每次下雨前(或浇水前)而及时喷一次“预防药”,并在下雨后(或浇水后)再喷药1~2次,以控制病菌的蔓延。②喷药的同时,对重病株及其周围棉株进行灌根,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喷雾。③以上配方注意交替使用,单方连续应用以不超过2次为宜。